银行理财的十个真相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公募和私募的区分,公募银行理财产品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发行,认购起点低,比如1元起,不需要投资者提供资产证明或收入证明,每只产品的投资人人数也没有上限的限制。目前银行理财大部分是公募类型的只有少数是私募类型的,仅限合格投资者认购,私募理财产品是指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每一只产品投资者不能超过200人,认购起点大多100万起。
此外,曹先生的130万所购买的私募基金自己并没有到期,所以到底是赢是亏无法确定,因此并不能要求银行对曹先生进行民事赔偿。但是在这件事情中,由于曹先生事先在空白A4纸上签了字,他并没有办法可以证明当时曹先生买的是理财产品而非私募基金,这也就无法对银行进行定罪。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像银行这样的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因为其个人失误而对他人构成了侵权损失,应该由银行来承担侵权责任。
知道自己被骗了的曹先生怒火中烧,一纸诉状便将该银行告上了法庭。要知道,私募基金并不像理财产品,这一买就得等二十年才能取出来,也就是说曹先生最气买要等到2032年才能兑付。可是到银行一问,曹先生傻眼了,自己当年买的所谓的理财产品竟然被工作人员改成了私募基金。七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想着自己的理财产品应该到期的曹先生来到了银行,希望能够连本带利把之前的钱取出来。
银行工作人员斩钉截铁的答复让曹先生放松了警惕,他心想着毕竟是银行,总归不会骗人的,于是便一下子买了130万元该工作人员推荐的理财产品。面对曹先生的质疑,这位打电话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现得十分淡定,她回复曹先生说这款理财产品的风险很低,并且一旦买入3年后就可以返还本金,7年到期的话就会返回全部收益。但是一向谨慎的他还是考虑到了风险问题,心想着万一风险太大折了本金就得不偿失了。
正是曹先生这一直没有动过的三百多万元让该银行的工作人员动起了心思,突然有一天,曹先生接到了该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手中现在有一个特别好的理财投资项目,只有银行的会员用户才能购买,对方一再表示机会难得,很多银行内部工作人员也都买了这个理财产品。曹先生原本是这家银行的老主顾,因为存款数额多达三百多万元,曹先生每次都能享受到银行的金卡会员服务。一气之下,曹先生将涉案银行告上了法庭。
到期时却发现理财产品被人私自改成了私募基金,根本就取不出来!上海市金山区,曹先生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一下买了一百三十万元的理财产品。买理财产品却被改成私募基金,130万血本无归!男子找银行索赔未果,便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法庭,上海金山,一男子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买了13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取钱时,却发现理财产品变成了私募基金,无法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