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印度做生意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自甘冒险的赌徒”。
企业明知道印度存在大量“钓鱼执法”“找茬罚款”等管理不规范问题,但是他们还是会为了抢占印度市场,开发当地廉价劳动力争先恐后地进入印度发展。
2016年苹果决定进军印度的消息刚传出,就有网友佩服库克不怕被割韭菜的勇气。
事实上证明美式霸权在神奇的印度并不成立,根据外媒报道印度竞争委员会已经开始对苹果涉嫌滥用垄断地位,向iOS 系统程序开发者收取高达30%“苹果税”一事,对这家硅谷巨头进行初步调查。
到底是什么是“苹果税”,印度突然传出“严打苹果垄断”到底是秉公执法,还是借题发挥呢?
一、“苹果税”的把柄
虽然印度的确坑过不少中国企业,国内网友不喜欢印度情有可原;但是就这次苹果遭到印度反垄断调查的事情来说,库克还真喊不出一个“冤”字。事实上因为“苹果税”和苹果公司闹矛盾的绝不止印度一个。
根据媒体报道,由于字节跳动和腾讯擅自为苹果用户提供绕过iOS系统的支付渠道,苹果公司已经警告这两家国内顶级社交软件运营商,必须立刻堵住漏洞,否则苹果公司就将拒绝为这两家公司的软件提供技术支持。
苹果公司所提到的“漏洞”指的是软件中提供的聊天功能,用户可以用聊天分享的支付链接,绕过iOS系统限制。
苹果之所以大动肝火,主要是他们不想失去“苹果税”的高昂收益。按照苹果公司的规定,iOS用户在软件内购买的小游戏道具或者短剧剧集,必须在系统内部完成支付,并且软件运营方只能分到其中70%销售收入,而另外30%则是苹果公司的渠道手续费。
虽然多年来一直有企业或者官方针对“苹果税”提出过不满,但是苹果公司却坚持认为他们不存在垄断行为。在这次印度竞争委员会调查苹果的消息传出以后,苹果公司表示iOS系统在印度手机市场的占比只有3.5%,作为一个“小参与者”的苹果公司,完全不存在垄断经营的问题。
苹果公司的这套说辞在很多国家都用过,甚至连美国都不例外。今年3月21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启动对苹果的反垄断调查,他们认为苹果存在两项涉嫌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
一是限制或者禁止软件运营商向iOS用户提供服务,比如这次苹果要求中国软件运营商取消聊天功能就属于此类行为。
二是限制非苹果系统软件连接iOS系统,比如美国司法部认为苹果公司应该为所有iOS软件设计相对应的安卓版本。在这条利空消息公布之后,苹果股价立刻暴跌超过4%,可见大多数投资者都不觉得苹果冤枉。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在美国司法部对苹果的反垄断调查还在进行的情况下,印度却率先终止了这次行动。
最新消息显示,由于苹果认为印度竞争委员会针对苹果的调查报告,存在泄露苹果公司商业机密或者其他敏感信息的风险,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官方很有可能叫停这场调查。
既然“苹果税”的问题的确存在,并且印度已经不止一次打压了中国手机厂商,对于本身就有问题的苹果,印度方面为什么不穷追猛打呢?
二、富士康和苹果的意义
原本已经下定决心前往印度发展的富士康,上个月突然传出了“吃回头草”的消息。
7月24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发布公告称,富士康准备在郑东新区建设一座占地700多亩,总投资高达10亿元的新事业大楼。另据市场传言,加班加点推进iPhone16订单的郑州富士康,已经通过中介高薪招聘了五万多名流水线工人。
很多网友认为,苹果公司此时遭遇印度“虚晃一枪”的反垄断调查,很有可能是莫迪想给库克提个醒:绝不要动放弃印度制造的念头。不过从两个方面来看,印度领导人还真是想多了。
第一,富士康建设新大楼和“iPhone搬家”没有任何关系。富士康在“盖楼公告”中说得很明确,他们准备在河南支持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数字机器人等高新制造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份富士康在郑州空港区注册成立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这家注册资本5个“小目标”的企业,将会成为富士康涉足汽车制造的新起点。
并且3月份富士康还和旭智资本组建了一家“绿电基金”,这个投资公司将会很有可能为富士康新能源汽车公司,提供包括锂电、氢能源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支持。
新款iPhone上市之前,富士康一般都会大量招聘临时工加班加点生产。考虑到苹果公司一直没有把iPhone专业版的生产线移出中国,所以郑州富士康大量招聘工人并不奇怪。对于已经在印度布局4座工厂、3.5万名员工的郭台铭来说,他显然不会中途撤厂。
第二,富士康和苹果都非常依赖印度市场。目前印度最低月薪标准不超过7800卢比,折合人民币仅为666元,远低于郑州、深圳等富士康厂区所在地的法定工资标准。
并且按照印度官方的要求,企业只需要按照员工工资24%的比例缴纳社保,而在我国企业承担的社保总额占工资总额的比例高达40%。对于富士康组装iPhone的工厂来说,没有什么比廉价劳动力更吸引人的“投资魅力”。
和在中国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不同,印度的“果粉”群体正在快速增长。2024财年(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iPhone、iPad等苹果公司产品,在印度取得了超过235亿美元的销售成绩。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再加上印度本土手机厂商拉胯的研发能力,都是苹果在印度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苹果公司的启示
最近几年遭到印度调查的中国手机厂商越来越多,小米、vivo等企业甚至还遭到了印度接二连三地调查。这些企业到底有没有问题我们不好说,但是印度官方显然在打压这些“软柿子”的过程中,没有一点顾虑。
苹果之所以能以“保护商业秘密”的借口威逼印度有关部门撤销反垄断调查,和这家企业的三大优势直接相关。
第一,高门槛的科技实力。在面对全球各国的反垄断调查时,苹果公司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iOS系统的市场占比并不高,如果企业和消费者不愿意接受苹果确定的规则,为什么不选择全球占比超过80%的安卓系统呢?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拥有更高服务体验的iOS的确可以满足很多消费者的需求。而那些抱怨“苹果税”负担过重的企业,就是因为不舍得放弃iOS的市场需求,才不情愿地接受了苹果公司的“霸王条款”。国产手机厂商想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只有提高科技实力一条路可走。
第二,高价值的产品营销。根据苹果公司公布的财报数据,2023年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净利润率高达25%,是小米净利润率的大约3.6倍,华为的1.7倍。超高的净利润率不仅让苹果可以轻松“割韭菜”,还为“果链企业”提供了巨额盈利空间。
就拿iPhone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来说,尽管富士康只是一家靠“打螺丝”发展的“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他们2023年的净利润居然高达210亿元。如果苹果像国内手机厂商一样“卷价格”的话,他们就很难用高额利润笼络“果链企业”。
正是因为苹果拥有巨大的产业链集团优势,控诉苹果垄断经营的印度竞争委员会,才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强大的官方支持。截至2023年底,苹果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是先锋领航、贝莱德和伯克希尔,这三家全球著名犹太资本投资集团合计持有苹果20.9%股份。
遭到美国司法部调查的苹果看似已经被白宫抛弃,但是考虑到犹太资本在白宫精英中的绝对话语权,苹果公司依然是美国官方重点支持的企业。
莫迪当然很想利用“苹果税”问题好好敲库克一笔竹杠,但是这位印度领导人显然不能不考虑苹果公司背后的美式霸权。事实上白宫为苹果公司保驾护航的操作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打压诺基亚、封杀中国企业等操作都很难不让人不产生联想。
每次中国手机厂商遭到印度刁难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通过发表强烈抗议解决问题。虽然最终我们的企业获得了国内网友的同情和支持,但是印度却没有一点收敛的意思。如果我们可以借鉴苹果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不让中国企业沦为“软柿子”。
结语
印度并不会拿对付中国手机厂商的办法“收割”苹果公司,因为印度不仅十分清楚苹果科技实力和他背后的美式霸权。
而且印度也不愿意为了一个其他国家都已经接受的“苹果税”问题,失去苹果供应链带来的巨大利益。
那么,你觉得我们能不能学习苹果应对印度收割的成功经验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参考资料:
《印度撤回对苹果的反垄断调查?此前曾高调指控苹果滥用市场地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267089888348669&wfr=spider&for=pc
《富士康河南盖楼招工,中介称2周进厂5万人,不仅产iPhone16还造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6729924535356003&wfr=spider&for=pc
《苹果 2024 财年印度业务突破 235 亿美元,成印度过去 50 年来增速最快公司》
https://www.ithome.com/0/788/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