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近日美联储不断的释放着信号,同时美股宛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常理来看,美股的积极表现会提振A股,降息也会缓解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有利于中国企业外部环境的稳定。
如果美联储降息,全球大概率会迎来新的货币宽松期,不过还会有大量的热钱从美国流出吗?即便热钱溢出还会流入A股吗?
在9月关键会议到来之际,我们看看@新浪财经、@薛洪言、@华夏基金、@骑牛看熊、@36氪财经如何预判市场走向。
@新浪财经:8月至今,全球资本到底对中国资产恐惧什么?为什么7月中下旬全球资本显著的撤美拥中迹象,突然之间消失了?这与俄乌突发变局密切相关。
俄这一渐趋衰弱的迹象,直接导致原本就已经较为脆弱的东西平衡,突然失衡了,或者说进一步失衡的趋势显著加剧,这显然对我们是不利的——这一不利,折射到全球金融市场,就是贵金属进一步拉升,美日股市的连续反弹,以及多数大宗商品突然企稳反弹。
这一不利,折射到中国股市,就是在高股息(尤其是银行股)连续创下新高的同时,大盘整体却在持续震荡走低。
这一不利,也事实导致大半个月前原本预期中高股息股(以弱周期大消费为主)取代高股息(银行和公共服务为主)开始领跑市场的势头,突然之间发生转向了。总之,这一不利,让全球资本以及我们的内资,进一步浓厚了保守主义色彩的资产配置。
——节选自《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到底恐惧什么…… 》
@薛洪言:权重板块的抗跌或赚钱效应,会吸引更多市场资金买入,跷跷板效应下,中小盘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跌跌不休,依旧在震荡寻底。这种行情分化何时结束呢?8月底是一个重要时点。
8月底之前,市场处于中报密集披露期,中小公司抗风险能力差,业绩爆雷的概率更高。在此背景下,既便有资金想抄中小盘的底,也更愿意待中报业绩落地后再出手。
从这个角度看,8月底之前,中小盘很难自行企稳;中小盘的震荡下行,强化了稳指数压力,反过来会促使救市资金更大力度买入权重股,大盘占优行情大概率仍会持续。
进入9月份,中报业绩尘埃落定,中小盘业绩压制解除,观望资金集中出手,或催化一波超跌反弹行情,届时,中小盘弹性将远高于大盘股。
以上,更多是结构层面的演化,是此消彼长的跷跷板行情。就整体指数行情来看,地产、货币、财政等重磅政策仍是核心催化剂。超预期政策出台之前,仍需保持耐心。
——节选自《8月底,A股或迎来巨变》
@华夏基金:如果说当下市场的纠结来自房地产“去杠杆”背景下,对于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回顾2012年与2018年,市场同样经历了相似的境遇。
2012年的成交地量源于“去产能”的宏观环境——“四万亿”后的产能过剩是2012年经济基本面的主要矛盾,期间虽然稳增长政策频出,但市场仍在“一路向南”。很多人表示之前“放水”的模式只会引发“流动性陷阱”,这场“危机”必定在所难免。
2018年的成交地量源于经济的内外部双重压力——外有中美贸易摩擦,内有金融“去杠杆”,融资渠道收窄造成信用紧缩,引发对于民企发展的空前担忧。彼时的市场担忧地缘关系加剧,担忧去杠杆将使得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担忧缺乏足够杠杆稳增长也将难见效果,这一年的风险演绎似乎是历史性的。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回顾A股的历次底部,起初触发市场情绪走弱的导火索往往是基本面的回落,而最终市场情绪进一步探底往往源于短期无法证伪的中长期叙事。彼时的投资者身处其间,无论多么悲观的想法,只要配上过度演绎的市场情绪,总会显得格外有说服力。
但是不难发现,经过最短1个多月、最多7个多月的等待,每一轮A股的“地量期”,都以触底回升收尾,而且从悲观走向乐观,时常只需要一个契机引燃。
——节选自《回溯A股历史上的“地量”时刻,我们发现了这些规律… 》
@骑牛看熊:近年来A 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重有所上升,但是和A 股总市值的上升幅度相比,分红提升趋势不明显,只有2%左右,投资者获得感不足。
从行业来看,高分红行业集中在银行、非银、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其他多数行业分红比重仍然较低。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多举措加大对分红的引导,A 股现金分红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鼓励分红政策持续出台,高分红股票或迎来长期估值重塑,红利板块仍是中长期的投资主线。
近日A 股市场缩量运行,日成交额一度降至5000 亿以下,投资者对“地量见地价”有所期待。由于成交量无法直接对比,从换手率看,历次股市底部全A 换手率大约在0.5%左右,目前全A 换手率最低约0.7%,数值正在接近。
从估值定价看,历次有效的“地量见地价”时期上证指数估值分位在20%分位左右,当前处于40%左右,“地量”并不绝对指向“地价”,“地量”是“地价”的重要条件之一。
结合行业换手率与估值水平,当前交易阶段出清且估值偏低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消费(白酒/饮料乳品/白电)与部分制造(电池/航空装备/农化制品),若预期能够上修或是弹性较大的板块。
——节选自《四大行新高,行情更差啦!A股继续探底,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
@36氪:目前的海外市场,是降息交易与衰退交易交织,所以可以看到大类资产时而调整、时而暴涨,风格上是大开大合,而对于A股的影响还是在于降息的兑现上。以此为推演,美联储降息正好与我们的本轮的降息周期有一定的重合,同时对缓解汇率贬值压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从近年来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走向来看,特定的历史时期导致中美利差对应的调节机制暂时失效,又受到国际商贸环境的影响,两国的货币政策倾向于各打各的,关联明显弱化。
图:本周全球主要大类资产表现;资料来源:光大证券,36氪
本轮降息周期重合更多是历史背景使然,美联储降息对我国利率层面的影响是有的,而对于A股的影响则相对间接,A股定价还是要看自身基本面。
反映到交易层面,随着美联储降息兑现,有利于海外科技型企业的释放,由此将催生对我国相关中小创企业的需求,这是由科技全球化分工所决定的。所以,届时的A股风格,可能会是红利依然是核心主线,同时一部分资金会流向弹性更大的中小创。这是因为那部分中小创的基本面随海外降息而出现了强化,同时又有估值优势,资产荒下投资者也会受赚钱效应的驱使。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策略文章中,反复提到了目前市场已经预期了中小创在25年一二级联动下有一波高景气,所以可能在24年三季度末或者四季度出现抢跑行情。
今年以来,中小创长期偏弱,但短期投机下的波段行情不断,未来海外降息和上述市场预期都可能是短期行情的催化剂,在目前风险偏好本身较低的市场环境里,投机交易不是说不行,而是风险敞口一定要控制好。
——节选自《智氪 | A股拿什么过30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