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超55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的比重达到92.3%,个体工商户超1.25亿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3%,利润总额年均增长7.9%,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55%,入围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增加至34家。
当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在日前召开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大规模设施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不断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民营经济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民营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保护好民营企业是稳就业的基础。各地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更多的“双创”基地,充分发挥双创对灵活就业的带动效应;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为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机会;积极帮助民企解决租金、融资、社保、税费等方面难题,只有让更多民企存活下来、发展下去,才能最终缓解就业压力。
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新模式等“四新”经济搭乘政策快车,发展得风生水起。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四新”经济占GDP的比重接近20%,“四新”经济对稳增长促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批新民企依托“四新”模式正在快速发展。各地要出台政策,持续为民企“松绑”,为各领域的民企发展壮大提供更加温馨的服务和强劲的推动力,增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是中国经济巨大活力的重要体现。各地要细化政策举措,在促进民间投资、推进公平准入、加强金融支持、增强人力资源支撑、优化税收服务、强化法治保障、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坚实支撑,让民企能“活下来”且“活得好”。(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