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全球贸易体系在短短一周内经历了戏剧性的“过山车”震荡。
在特朗普宣誓就职后的72小时内,白宫连续抛出三枚关税炸弹:
这种"关税闪电战"不仅将中美关税战推至20%的历史高位,更通过"北美关税风暴"将USMCA盟友卷入旋涡。
然而剧情在48小时内再次反转——
这种“先极限施压、再战术撤退”的操作,将关税武器的政治工具属性暴露无遗:表面上高举“北美堡垒”大旗的特朗普,实则在用关税杠杆撬动盟友的妥协空间。
这场由关税构筑的"北美贸易堡垒",究竟是地缘经济竞争的战略铁幕,还是政治博弈的战术烟幕?
2025年3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以芬太尼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进一步加征10%关税。美方单边加征关税的做法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加剧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负担,破坏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基础。
3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美方执意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再次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方多次阐明反对立场,采取的反制措施完全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正当、必要之举。
海关总署:暂停进口美国原木,暂停美国3家企业大豆输华资质
近期,中国海关在进口的美国原木中检出小蠹、天牛等检疫性林木害虫,在进口的美国大豆中检出麦角和种衣剂大豆。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海关总署决定暂停美国原木进口,暂停3家涉事企业大豆输华资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
二、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
三、对原产于美国的附件所列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分别加征相应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四、2025年3月10日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3月10日至2025年4月12日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3月4日,美国正式对所有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25%关税,迅速将北美推向贸易战的边缘。
然而,川普随后宣布,墨西哥将获得暂时豁免,原因是该国同意遵守他的要求,加强南部边境管控,遏制芬太尼的走私。图 | 网络
川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文表示:
“在与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交谈后,我同意墨西哥不必对《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涵盖的商品支付关税。”
“这一协议将持续至4月2日,以示对辛鲍姆总统的尊重。”
“我们的合作关系非常顺利,我们正共同努力,加强边境管控,既要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也要遏制芬太尼流入。感谢辛鲍姆总统的努力和合作!”
与此同时,川普则对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进行猛烈抨击,并强调加拿大尚未获得类似的关税豁免。
“尽管特鲁多在加拿大的执政表现糟糕透顶,但他竟然想利用这场他自己引发的关税危机,来为连任造势。真是太有趣了!”
川普的言论暗示,他认为特鲁多在利用贸易战提升自己的政治资本,但他尚未表态是否会给予加拿大类似豁免。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的一番言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
他 “鼓动” 加拿大效仿墨西哥,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与美国相同的关税。称墨西哥已提议对中国加征与美国一致的关税。
他表示:“如果加拿大也这样做,那将是一个很好的姿态——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一个‘北美堡垒’,抵御来自全球现代史上最不平衡经济体的进口洪流。”
这番表态引发外界对北美是否将联手对华加税的广泛关注。
然而,墨西哥驻华公使恩瑞肯·艾思卡米亚却公开否认"墨西哥将跟随美国对华加税",称:“是美国编的”,还表示“中墨两国现在关系很好”。
川普一次又一次的拿关税当闹剧,朝令夕改,拿盟友当儿戏。
而中国从防御到主动出招,这明显揭示了一个现实:美国挥舞大棒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全球市场在一次次“狼来了”的惊吓中,正逐渐对美国的信用失去耐心!毕竟,谁愿意和一个朝令夕改的玩家长期对赌呢?
而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如果如美国意愿,北美真的形成统一的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和跨境电商都会产生多方面的冲击!对此,我们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应该如何调整供应链和运营策略?
一、成本上升与竞争力削弱
北美若形成统一的贸易壁垒,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场的关税成本将显著增加。对于依赖低成本和快速直邮模式的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Shein等),关税压力将直接推高其售价或压缩利润空间,进而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缩减。这种成本上升不仅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削弱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与渠道的重构需求
面对关税壁垒,中国出口商和跨境电商企业需考虑重构供应链,以降低税费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种可能的策略是在北美设立海外仓,提前将库存转移至当地市场,以规避高额关税。然而,这种“本地化”策略的实施需要巨额的前期投资和持续的运营成本,同时可能改变企业的整体盈利模式。此外,供应链的重构还涉及物流、仓储、分销等多个环节的调整,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三、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加速推进
北美市场一直是中国外贸的重要支柱,贸易壁垒的形成将迫使中国出口商加速寻找新的国际市场。然而,这些新市场在消费能力和市场规模上可能难以完全替代北美市场,因此短期内可能导致中国整体出口额的下滑。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外贸企业需要加大市场多元化的力度,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以分散市场风险并寻求新的增长点。
四、跨境电商运营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对于跨境电商而言,关税壁垒不仅影响产品价格,还可能带来清关成本增加、物流时间延长等问题。为了维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重新设计营销策略和物流布局。例如,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改进客户体验、探索新的支付和配送方式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和忠诚度。
五、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政策研究与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北美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及时评估其对中国外贸和跨境电商的影响,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预警服务。
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与本地化:鼓励企业拓展多元化的供应链渠道,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支持企业在北美等地设立海外仓和分销中心,实现供应链的本地化布局。
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引导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创新跨境电商运营模式:鼓励企业探索新的跨境电商运营模式,如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加强国际合作与谈判:积极与北美国家进行贸易谈判和协商,争取降低关税壁垒;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挑战。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中国外贸和跨境电商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并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卓瑞整理,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