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浪财经报道,日前内蒙古发现22万吨“钍”矿,有网友换算后表示,够14亿中国人使用2万年!什么是“钍”呢?这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最早由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发现。那“钍”元素适合造什么呢?一个是,核电站。另一个是,核动力装置。因为这两个东西,都更注重安全。现在的核电站主要都建在沿海地区,像日本福岛核电站、中国大亚湾核电站、法国科尔马核电站等,都位于沿海地区。因为现在的“铀燃料”核电站,都需要大量的水,来给核设施降温。所以,建核电站,跟种地一样,离不开丰富的水源。
早在1927年,中国地质学家丁道衡就发现了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如今它已成为全球已探明稀土矿储量的重要基地,占据全球41%的份额,是当之无愧的"宝藏之地"。这次新发现的钍矿堪称"超级核矿"。钍作为一种潜在的核燃料,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全球钍资源量约为640万吨,分布在二十多个国家。别看它低调,能量却超乎想象。1吨钍经过核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50万吨煤炭燃烧的能量,妥妥的能源界"潜力股"。
核电站(资料图)
此次内蒙古发现的22万吨钍核矿,其意义深远且重大。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而言,这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着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较大、能源进口依存度较高等问题。钍核矿的发现,有望推动我国加快发展钍基核能,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多元化,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我国在国际能源博弈中拥有更坚实的底气。
有专家表示,钍反应堆自带"安全结界",我们上海应物所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即便遭遇地震断电,核燃料也会自动冻结成盐块,绝不会搞出福岛那样的核泄漏。这技术好比给反应堆装了永不失效的安全气囊,比现在主流核电站靠谱十倍。需要指出的是,内蒙古这次发现的矿床,直接让我国钍资源量冲到世界第二。
矿山(资料图)
据了解,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地质勘查投入力度。2024年,内蒙古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成果显著,充分发挥先行引领作用;商业勘查市场持续升温,多个矿山实现大幅增储。2024年,内蒙古战略性矿产资源增储工作再创佳绩,铁矿石新增资源5.91亿吨、金新增资源80.6吨、钼新增资源5.24万吨、萤石新增资源1189.13万吨。此外,优势性矿产中,煤炭新增资源127.59亿吨、银新增资源513.27吨。
中国此次发现超级钍矿的消息传出后,无疑是打乱了美国的如意算盘。这座储量超万吨的钍矿,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能源储备,更让中国在能源独立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拥有了丰富的钍矿资源,中国在国际能源谈判桌上的底气,也大大增强。以往,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能源谈判中,中国由于在能源资源上,存在一定的对外依存度,在谈判中往往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而如今,随着钍矿的发现,中国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得到了显著提升。
实验室(资料图)
中国如今的实力显著增强。尽管这几年中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老百姓信心有所不足,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中国在电动车、新能源、光伏板、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尽管特朗普决心很大,且正通过各种手段布局与中国的对抗,但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特朗普手中可打的“牌”在变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去年下半年中国“秀肌肉”以及新质生产力的爆发,中美博弈正从战略防御阶段迈向战略相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