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自古忠孝难以两全”。
将这句话换到企业家身上,当企业家面临不可抗的因素,是选择爱国?还是选择对得起每一位投资者?
这就是当下李嘉诚的处境。
01
3月4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长和”)宣布与贝莱德(BlackRock)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的核心资产。
其中,出售的资产包括位于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涵盖199个泊位及相关配套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和全球物流网络。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43个港口中,有两个最为重要,就是位于巴拿马运河的进出口两端的那两个。
为什么说重要呢?
是因为特朗普一直想将巴拿马运河占为己有。
那样的话,一,可以控制全球贸易的流通流量,二,有着一定的军事战略考量。
如今,巴拿马运河控制着全球6%的贸易流通,不能说“得巴拿马运河者得天下”,至少可以占据一定的主动权。
正因如此,在李嘉诚宣布卖出那两个重要港口后,网络上一阵“骂声”,有说他不爱国的,还有更甚者说,“那是背叛”。
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呢?
02
自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上台时,眼看着难以遏制住中国的发展速度,特朗普开始无下限的出招。
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技术封锁、芯片断供等,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按住中国的发展步伐。
可以说,从那时起中美博弈就已经进入白热化了。
2025年,在特朗普还没有正式上任时,他就对外放话:
1、要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收关税,如今已经落地。
2、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1999年之前都是美国控制的,后来才交给巴拿马政府)。
3、要将“墨西哥湾”变成“美国湾”。
第一个已经落地,第二个箭在弦上,以特朗普的性格,多半是有大动作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作为全球顶级的企业家,或者说资本家的李嘉诚应该“嗅到危险”了,由此不得不做出卖港口的决策。
如果不卖的话,至少有两个不好的结果:
1、在美国的压制下,港口生意很难做。
数据显示2024年,被李嘉诚出售的巴拿马两个港口的收入占集团的3.9%,但利润已经不足1%。
2、美国用非常规手段,强制收回,那时拿到的“补偿”估计更少。
03
早在年初,1月22日,当美国记者就特朗普对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提出质疑时,中方是这样回答的:
“中方没有参与运河的管理运营,从不插手运河事务,一贯尊重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承认运河为永久中立的国际通行水道。”
中方的态度很鲜明,不会插手巴拿马运河的事务。
也就是说,李嘉诚持有的巴拿马的两个港口,将不会得到中方的“保护”。在此情况下,换位思考,如果阁下是李嘉诚会如何选择?
网上有人拿李嘉诚和华为比,大谈华为之“爱国”,但最起码华为背后有东方大国,而李的背后没有,让他如何坚持?
在等了一个多月后,3月4日收盘时,
长江和记才对外宣布将出售43个港口,其中包括巴拿马的两个。
另外,还有人说,要卖也要卖给中国企业啊,那样至少也算爱国。
不过话又说回来,中方企业敢不敢接?要是接手,会不会被特朗普指控为“插手运河事务”了?
还有,中方要接手,谁来接手?钱谁出?也是个值得商榷的事。毕竟一千多亿可不是个小数目。
君不见当年“阿里”之事乎?
04
商业的本质是创造利润,这是一个中性的事实,资本要是不逐利,那才是反市场经济的。
况且李嘉诚的背后,也不仅仅是李氏家族,还有着无数的大、中投资者,还有股市里数以万亿的股民。
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者,李嘉诚的核心责任,首先是要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不能受损,那可能比他的形象更重要。
要是真的不及时出手的话,到时候特朗普整事情,造成港口业务亏损,这个损失谁来赔偿呢?
况且李嘉诚出手的也不仅仅是巴拿马的港口,合计43个,有欧洲、东南亚等,而独独留下了中国香港的港口。
由此可见,李的此次决策,更多的是站在商业角度的考量,以及对未来地缘政治的担忧。
他是不信任特朗普,不信任未来的国际环境,更不信任接下来的形势和市场。
毕竟他曾说过,“成功的企业家,是不会赚取最后一个铜板的”。
05
网上很多人骂李嘉诚,但如果自己站到李嘉诚那个位置上,可能跑的比他还要快。
这不由地想起了“那个牛”的故事:
记者采访一个农民,农民表示愿意捐出100万和100亩地,但不愿意捐出一头牛。
记者问其缘故,农民的解释是,“因为我真有一头牛”。
不过,通过李嘉诚此次事件的风波,也透露出两个风向:
1、当世界从经济优先转向安全优先,商业已无法超脱于政治。
在地缘博弈的夹缝之中的商人,再也难以左右逢源、两头讨好,纯粹的在商言商,正演变成危险的乌托邦幻想。
2、当社会舆论对商人的道德期待变得越来越高,同样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END
感谢阅读,如有启发,欢迎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