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低空经济市场前景、产业链布局及商业化阻碍分析报告》深入剖析了低空经济的市场前景、产业布局和商业化面临的挑战。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战略意义,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 低空经济市场前景: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融合多产业的综合经济业态,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涉及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政策大力支持,从2010年开始相关政策不断推进,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强调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空域管理试点有序开展,合肥、杭州等六城开展eVTOL试点,未来试点范围有望扩大。其应用场景丰富,涵盖消费、作业、运输和应急安全等领域,商业化进程加快,各省市积极规划,出台补贴和奖补政策促进发展。
2. 核心飞行器发展:eVTOL和无人机因成本低、灵活性高,或成未来主要载体。现阶段无人机应用广泛,2023年产业规模达1174.3亿元;eVTOL发展迅速,部分中国企业在适航取证方面领先。直升机军民两用但有噪音大、成本高的缺点;固定翼飞机用于客货运输,起降条件苛刻且价格昂贵 。
3. 产业链布局:产业链企业积极布局,eVTOL整机制造、推进系统、电池、机身结构与内饰、航电与飞控等环节均有代表性企业参与。2024年至今,相关企业融资活跃,吸引大量资本注入 。
4. “低空+”场景应用:“低空+物流”短期商业落地性强,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1200亿元,顺丰等企业积极布局;“低空+旅游娱乐”中期潜力大,2030年文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eVTOL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低空+载人交通”长期空间大,2035年载人eVTOL市场规模有望破万亿元,飞行汽车研发加速 。
5. 基建投资:硬基建方面,我国通航机场数量稳步增长,但与美国相比差距大,低空飞行硬基建每年投资近1000亿元,包括通用机场和起降点/场建设,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参与。软基建方面,低空空管系统投资最高超220亿元/年,致力于实现“看得见、呼得着、管得住”,通信、导航、监视等系统不断发展完善 。
6. 商业化阻碍:低空经济商业化面临诸多挑战,成本偏高,eVTOL研发、生产和适航认证成本高昂,影响规模化生产和成本降低;软、硬件基础设施难以匹配高密度低空飞行需求,通用机场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通信系统不成熟;法规和监管尚待完善,现有法规无法适应新业态,安全监管面临挑战 。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