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6日报道(文/张熠柠)美国债券市场刚刚经历几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周。据美国《国会山》日报报道,最受关注的30年期美债收益率出现1982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涨幅也创下2001年以来最高纪录。
这也再次带火“白痴溢价(moron premium)”一词。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4月12日称,“特朗普关税混乱后,美国面临‘白痴溢价’风险(America risks ‘moron premium’ after Trump’s tariffs chaos)”。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同日也发文称,“特朗普让美国经济遭受英国式‘白痴溢价’(Trump Brings Britain’s ‘Moron Premium’ to the U.S. Economy)”。
美国“投资百科”网站也“适时”更新了“白痴溢价(Moron Risk Premium)”词条:白痴溢价是指出于发债国的政策失误(policy missteps)或难以预测的财政政策(unpredictable fiscal policy),投资者针对该国主权债索要额外收益(the extra yield investors demand on sovereign debt)。
该网站还介绍了这一说法的来龙去脉:2022年英国“迷你预算”危机(“mini-budget” crisis)期间,时任英国首相莉兹·特拉斯推出的“白痴(moronic)”政策将英国国债收益率推至“天一般高(sky-high)”,最终特拉斯也因此辞职;2025年特朗普政府调整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市场混乱,“白痴溢价”再度进入人们视野。
相比之前英债收益率飙升,此次美债的异动更令人警觉。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所说,长期以来美元资产被视为最安全,在混乱时期投资者通常会买入美债避险。现在,美元和美债价格双双下跌,是“异常模式(unusual pattern)”。她直言,特朗普关税是她职业生涯中见过的对美国经济“最严重的自残政策(the worst self-inflicted policy wound)”。
耶伦此言恰恰呼应了“投资百科”网站对“白痴溢价”的总结:“(它)尖锐概括了一国政府对该国债券市场造成的自我残害(a pointed shorthand for a government’s self-inflicted wounds to its bond markets)。”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就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发表讲话。(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