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第59届年度股东大会将在美国奥马哈举行,届时94岁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将与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及保险业务主管阿吉特·贾恩(Ajit Jain)一同亮相,深入讨论全球经济形势、资产配置策略以及“后巴菲特时代”的传承问题。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恰逢伯克希尔·哈撒韦成立60周年,在美股估值高企、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以及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与战略动向无疑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回顾2024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组合经历了显著的调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将苹果的持仓比例从5.6%降至2.8%,并减少了32%的美国银行股份。同时,伯克希尔将现金储备提升至3,500亿美元,占总资产的24%。这一系列操作体现了巴菲特“别人贪婪时我恐惧”的逆向投资哲学——2023年标普500指数上涨25%的同时,伯克希尔股票净卖出达210亿美元,创下五年新高。
从历史来看,巴菲特的仓位调整常常与市场周期高度吻合。在过去六次大规模减仓美股后,标普500指数平均在六个月内出现了12%的回调。今年初,纳斯达克指数单月跌幅达到9.3%,而4月在关税战的冲击下,股市单日跌幅一度达5.1%。更值得注意的是,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已超过苹果(1,660亿美元)和微软(1,460亿美元)的现金总和,这为应对可能的危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这种防御性策略在当前复杂的宏观环境下显得尤为合理。美国3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6%,加之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推高了进口成本,市场对滞胀风险的担忧愈发加剧。伯克希尔通过减持估值偏高的科技股(例如,苹果的市盈率达28倍),转向更具抗周期性的资产如公用事业(伯克希尔能源盈利增长59%)和铁路运输(BNSF铁路净利润达到50.3亿美元),成功推动了2024年运营收益474亿美元的增长。
目前,资本市场正经历三重结构性变化。首先,科技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中国大模型DeepSeek的突破打破了美国在AI领域的垄断,2025年一季度A股科技股涨幅达到27%,而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18%。这种“东升西落”的态势催生了资本重新配置,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持仓量增长42%,显示出外资正在加速流入新兴市场。
其次,贸易政策的冲击不容忽视。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跌,标普500指数单日损失达到2.3万亿美元,恒生指数跌幅为13.2%。这一政策将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提升至19%,预计将在2025年拖累GDP增速1.2个百分点,推动通胀上升1.1个百分点。
最后,利率环境的逆转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至2.8%,与此同时,日元套利交易平仓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缩。黄金价格突破3,0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
面对这些变化,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框架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性。在2024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再次强调“永远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但也强调了企业护城河深度和管理层质量的重要性。例如,伯克希尔能源通过150亿美元的并购,成为了全美最大的电力供应商,其监管性资产回报率稳定在10%以上。这种“护城河现金流”的投资策略在当前波动率指数(VIX)突破30的市场环境中尤为重要。
此外,94岁的巴菲特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正式确认格雷格·阿贝尔为接班人,这标志着伯克希尔·哈撒韦进入了“后巴菲特时代”。阿贝尔的履历表明,他具备跨领域整合的能力。比如,在他掌管伯克希尔能源期间,主导了收购NVEnergy等项目,使该板块的盈利增长了59%;同时,阿贝尔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比重提升至45%,展现了他对ESG趋势的前瞻性布局。
虽然市场对传承的关注集中在投资风格的延续性上,认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哲学(即“以合理价格买入伟大企业”)可能难以延续,但从伯克希尔近年来的操作来看,这种转型已经悄然进行。例如,2024年,伯克希尔完成了39亿美元的公用事业子公司收购,非保险业务的盈利占比升至62%。此外,巴菲特建立的“双轨制”投资体系——阿贝尔负责资本配置,托德·库姆斯和泰德·韦施勒管理股票组合——也为公司的平稳过渡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可能成为新管理层的重要议题。虽然巴菲特近年来未直接增持A股,但伯克希尔通过比亚迪(持股10%)和中石油(历史获利7倍)的投资案例,展现了其对中国消费升级和能源转型的长期看好。当前,A股的动态市盈率为12.5倍,处于历史20%的分位,加之政策支持(如中央汇金启动类平准基金),可能会吸引伯克希尔在未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
在美股估值泡沫和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3,500亿美元现金储备充当了“危机灭火器”的角色,它既能防范系统性风险,也为未来的优质资产抄底提供了空间。巴菲特用60年时间证明,价值投资的核心不在于预测市场,而在于构建一个反脆弱的投资组合。随着格雷格·阿贝尔的接班,伯克希尔的“护城河”将从股票选择扩展到产业整合,但其“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核心理念始终未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5年,对于投资者而言,回归巴菲特的智慧——“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或许是应对挑战的最佳策略。而伯克希尔的价值之锚,依旧稳固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