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我来评#规矩改了?对不住,这店,关了! 风,有时会改变方向。 吹到很远的地方。 吹到,太平洋的另一端。 美国。那里。 规矩,变了。 关于,那些小小的包裹。 那些,带着商品,飞过千山万水的小东西。 以前,它们可以,轻轻松松地,跨过边境。 带着免税的身份。 成本不高。速度不慢。 但近日。规矩,变了。 5月2日。一个日子。被路透社报道了。 美国,取消了,针对中国商品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这就像在一条原本通畅的小路上,突然设了一道,极高的收费站。 收费,有时高达,145%。 商人。逐利的。水,往低处流的。 成本变高了。利润,没了。甚至,亏损了。 有人,做出了选择。 简单。直接。 不卖了。 停止向,美国客户销售产品。 或者,看看别的路子。别的玩法。别的江湖。 这就像,开着一家小店,生意好好的,突然门前的路被封了,或者过路费高得离谱。 怎么办? 关店。或者,挪个地方。
这事一出,网上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买惯了便宜货的美国顾客,可能要傻眼了。
你看,有人就带着幸灾乐祸的口吻:
“这叫什么?这叫‘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想通过关税把羊毛薅回来,结果羊直接不过来了!美国顾客:‘我的小玩意儿呢?我的中国制造呢?怎么一夜之间全消失了?!’这下好了,想买便宜货,要么多掏钱,要么等下辈子。这招‘闭关锁国’,对自己人也挺狠啊!”
立刻有识货的回复,道出其中无奈:
“回复楼上:这话听着解气,但说真的,这叫‘商业止损’,很正常。规则改了,利润没了,当然不玩了。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市场。苦的是谁?是那些指望在网上买点物美价廉商品的普通美国老百姓。政府打贸易战,子弹可不会长眼,有时就打在自己国民身上了。”
是啊。子弹不长眼。
我个人认为,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原因有二:
一:贸易政策调整带来的直接经济冲击。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并将关税壁垒提高(无论具体比例如何,145%只是一个极端例子,但象征着成本大幅增加),直接打破了原有跨境电商小包模式的成本优势。对于许多低价值、高频次的商品而言,增加的税费和清关成本使其不再具有竞争力,零售商自然会选择停止这条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的销售渠道。这是政策对市场最直接、最迅速的反馈。
二:政策设计可能忽视了对消费者和部分零售模式的影响。此类政策往往旨在保护国内产业或规范贸易秩序,但在执行中可能未能充分评估对末端消费者购买力和多样性、以及依赖该模式的零售商(即使是跨境零售商)生存的影响。结果就是,部分商品从市场上“消失”,消费者选择变少或成本增加。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那么,面对这种因政策引发的市场变动,我们应该怎么看?怎么做?
我个人认为的解决方法:
一:政策制定需更加精细化,并评估多方影响。在进行贸易政策调整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贸易模式(如大宗贸易、一般贸易、跨境电商小包)的特点和影响群体。不能简单化处理,应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预判对产业、就业、消费者等各方面的影响,尽量减少负面溢出效应。规则的改变是为了促进更健康的贸易,而不是扼杀合理的商业行为。
二:企业需增强供应链韧性,并探索多元化市场。零售商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或政策优惠存在巨大风险。应积极开拓其他国际市场,构建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物流及销售渠道。同时,对于希望进入美国市场的零售商,需要研究新的贸易规则,寻找符合要求的合规路径,例如海外仓模式或与本地经销商合作。
商业的江湖,规则常常在变。
有人适应,有人离开。
有人笑,有人哭。
那批停止发往美国的包裹,只是风变向时,掉落的几片叶子。
但叶子的飘落,也预示着,这风,还将继续吹下去。
吹向何方?谁也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江湖,不会因此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