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今日日本和韩国股市出现大幅下跌。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时,日经225指数暴跌15%,日内下跌超过5400点;日经225指数期货因触发熔断机制再次停牌。韩国创业板指数在暴跌8%后触发熔断机制,交易暂停20分钟,恢复交易后跌幅扩大至9%。截至券商中国发稿时,韩国KOSPI指数跌幅扩大至10%,为2008年以来最大跌幅。同时,美股股指期货跌幅也在扩大,纳斯达克指数期货下跌超过5%,标准普尔500期货下跌2.8%,道琼斯指数期货下跌1.15%。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韩国贸易协会的数据,韩国在7月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4.9%,达到114亿美元,创下了自2022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得益于7月的出色表现,今年前7个月韩国对中国的累计出口总额达到了748亿美元,超越了对美国的745亿美元出口额。因此,中国再次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美两国一直是韩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尽管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韩国最大出口市场,但随着中国产业的飞速发展和制造业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其生产资料自给率也大幅提高。去年,美国在近20年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国。
韩国股市综合股价指数收盘下跌8.78%,韩国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过11%。美国股市同样未能幸免,道琼斯指数和标普指数分别下跌2.6%和3%。整个金融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许多人将当前局势与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相提并论,认为全球经济可能陷入停滞状态。对美国全面衰退的担忧、美债违约的风险、日元升值的压力以及中东冲突的潜在威胁等因素,使得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市场情绪普遍悲观。
日本央行刚刚宣布将利率上调15个基点,随后股市出现了大幅下跌。此举本意是想稳定市场情绪,然而却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此外,美国的经济数据未达到预期,这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可能放缓的担忧。
近期,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全球,欧美股市也未能幸免。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等知名市场指标,仿佛遭遇了狂风暴雨的袭击,纷纷出现下跌,跌幅均超过1%。在这一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低迷,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投资者们纷纷选择抛售股票,以期逃离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目前,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金额已达到114亿美元,这一数字是21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比增长率为14.9%。中国因此悄然超越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如此火爆?答案显而易见,主要是由于半导体产业的推动。今年上半年,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半导体产品同比增长了40%,创下了历史新高。众所周知,SK海力士和三星这两大企业在全球存储市场中占据了70%的份额。
存储芯片市场的持续火热无疑为两家韩国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三星的营业利润接近9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十倍,而SK海力士的营业利润也达到了440亿元。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利润总额已超过1300亿元。尽管“收割”一词略显夸张,但在当前电子产品需求激增的背景下,这一描述并不失为一种恰当的表达。中国的手机制造商、电脑制造商以及服务器供应商在此期间对存储芯片的需求量巨大,而他们在采购方面几乎完全依赖于三星和SK海力士,别无他法。
韩国预计,下半年对中国的出口将继续上升。首先,消费市场的复苏和电子产品对存储芯片需求的增加,推动了芯片价格的上涨,预计中国的进口量也将随之增加。此外,韩国还向中国出口OLED屏幕、无线通讯设备及各种家电产品。因此,韩国下半年的对华出口有望再创新高,尤其是在存储芯片领域,可能会弥补之前的亏损,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