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7月30日报道,美国财政部网站于7月2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现已超过35万亿美元。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截至7月26日,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从前一天的34.998万亿美元增加到35.001万亿美元。美国独立研究机构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主席马娅·麦吉尼亚斯在当天的一份声明中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在去年年底达到34万亿美元,此前3个月突破33万亿美元,再之前3个月突破32万亿美元。
美国联邦委员会主席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治领导层不愿意做出艰难的财政决策。尽管他们正尝试通过提高税收和减少支出等措施来解决问题,但债务状况并未显著改善。社会各界对美国不断增加的负债感到担忧,最近美国的国债已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财富》杂志也将这些巨额债务视为政府预算的主要“累赘”,仅债务的利息成本相比2023年同期就增长了32%。
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的不断攀升,广泛共识是美国国债终将面临严重危机,可能引发一场“金融核弹”,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造成重大冲击。然而,美国联邦政府已无退路,国债总额早已超越其经济总量。仅偿还利息每年就需支付巨额资金,致使政府不得不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应对,结果是国债规模不断扩大。
据多家媒体报道,8月15日至16日,中美金融工作组在上海召开会议。这是自去年9月该工作组成立以来的第五次双边会议。许多外媒注意到,此次会议正值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之际。《纽约时报》指出,在这一背景下,拜登政府派遣了一批高级官员前往上海参会,目的是“保持双方经济关系的稳定”。专家吕祥表示,目前美国的各种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拜登政府的执政时间已所剩无几,难以期待其推出重大政策。然而,如果能在一些具体领域进行务实探讨,有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梁内利将率领一个由财政部、美联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官员组成的代表团。
中美双方举行了为期两天的金融工作组会议,会议议程包括宏观经济、金融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以及资本市场等重要议题。这次会议被视为在全球经济动荡时期,中美双方保持沟通、共同应对挑战的重要举措。实际上,美国代表团此次访华背后,可能蕴含着更为紧迫的现实目的,即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的突破,显然让华盛顿感到忧虑。
这次会议并非首次召开,但由于美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会议依然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不禁猜测:拜登是否派人前来寻求帮助?恰在8月15日会议开始之际,美国发布了一则引人瞩目的消息。美国财政部当天公布了2024年6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指出中国在6月增持了119亿美元的美债,加上4月增持的33万亿美元,总额达到了152亿美元。
需要说明的是,自去年9月双方成立经济、金融两个工作组后,这是第五次举行的双边会议。事实上,美国近期不断加大对华贸易打击,不仅频繁宣扬所谓的“中国能源过剩论”,还对中国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多个领域施加高额关税。此外,美国还将一系列中国企业列入其所谓的制裁“黑名单”。不仅如此,美方一段时间以来无视一个中国原则,频频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红线。同时,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怂恿菲律宾政府,多次对中国南海主权问题进行无端挑衅。
美国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在当前局势中稳住脚步,离不开中国的协助和支持。为了争取中国在经济合作上的配合,美方悄然做出了三次让步。原计划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新税,在最后一刻被推迟。这一微小的推迟,其实暴露了美国在贸易争端中的无奈。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美国若希望从中国获取更多利益,必须表现出更多的诚意。在美国代表团访华之前,美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缓和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今年上半年,美国宣布对华实施高额关税,但在实施前一周紧急暂停。据美国相关部门解释,这是为了重新评估各方意见并调整关税政策。此外,近期中国和美国工商界代表频繁互访,显示出双方合作的强烈意愿。中美两国的企业都期望美国政府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