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至今,一场全新的金融风暴在全球肆虐。美股、日股等股票市场遭遇重创,纷纷大幅下挫;无风险长期利率不断走低,美元指数一路下滑,而黄金和原油价格也显著回落。然而,在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之后,这些经济指标却又出现了戏剧性的深V型反弹。
如今,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密布,我们该如何在这场挑战中稳住阵脚,寻找出路?
《华尔街日报》财经记者西蒙·克拉克和《金融时报》记者威尔·劳奇对150余位见证者进行了上百次采访之后写成《关键人》一书,深度还原了一场轰动全的资本市场的中东私募基金破产案,揭示了其中的种种内幕与真相。
阅读《关键人》中讲述的轰动资本市场的明星私募兴衰记,深入了解投资风险,洞悉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则,为我们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指明方向。
序幕拉开
“这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关键时刻。这是一个永远且彻底改变无数人的生命轨迹的良机。”
阿里夫·纳克维,一个满头银发、神态柔和,却有着熊一般健壮体格的男人,此刻正在发表堪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演讲。2017 年9 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一上午,数百名商界领袖齐聚纽约中央公园旁的文华东方酒店,侧耳倾听他的讲话。这是阿里夫·纳克维的高光时刻。全球精英的目光都汇聚到了他身上,他知道自己需要一鸣惊人。
参加多个实盘大赛,奖金上不封顶!
七禾网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交易福利:新开账户手续费仅交易所+0或+1分钱!开户后还可同时参加多个实盘大赛,奖金上不封顶,针对性享受多项免费服务,优秀选手对接管理型资金,分红比例20%~70%!
添加微信:15068166275,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开户参赛
《纽约时报》和《福布斯》都曾发表文章,对这位与亿万富翁、王室成员和政界人士均往来甚密的业界大亨不吝溢美之词。与他相交的名流包括比尔·盖茨、查尔斯王子和美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阿里夫彼时还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和国际刑警组织下设基金会的理事。
在他发表演讲时,世界各国政要正在不远处的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这绝非巧合。因为阿里夫的目的便是要让他的听众相信,相比那些与他处于同一城市的政客,他能更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饥饿、疾病、识字率低、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
阿里夫在影响力投资领域堪称世界领军人物。他的目标就是利义并举、名利双收,不仅为他的投资者,也为他自己。
两年前,联合国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2030 年以前消除全球贫困。除了各国政府和企业已经提供的资助外,该计划还面临年度2.5 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而阿里夫宣称,他可助该计划一臂之力。
阿里夫·纳克维是总部位于迪拜的私募股权公司Abraaj 资本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braaj 管理着近140 亿美元的资金,在全球拥有上百家公司的股份。阿里夫在演讲中呼吁其投资者再筹集60 亿美元,用于收购和改善贫困国家的公司。通过这一举措,他将在帮助联合国消除贫困的同时,也为他自己和他的投资者赚取利润。
“行善并不一定意味着要牺牲回报,”阿里夫在台上边踱步边说道,“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联合国大会周的第一天上午的第一个小时就举行了这次活动。我希望每个人在今天活动结束离开这里后,都能挤出一点时间修缮自己的人际网络,花上一周的时间敦促人们不再谈论战争、瘟疫和其他各种消极因素,而是真正关注‘影响力投资’所产生的正能量。”
金融业亟须一场革命,而阿里夫意图在这场革命中“领袖群伦”—他不仅要利用资本主义为富人赚钱,还要与此同时结束穷人的苦难。
“我们希望成为指路的灯塔,也希望其他人加入我们的行列,”阿里夫用他那平静而且抚慰人心的声音宣布,“机会就在眼前,就在当下。我们所有人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同心协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阿里夫言毕,全场掌声雷动。
这是一场堪称技艺精湛的表演,但阿里夫随身携带的手机上所存储的信息,却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在阿里夫发表演讲的6 天前,对他忠心耿耿的员工拉菲克·拉克哈尼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拉菲克的工作是管理Abraaj 的现金,他在邮件中告诉阿里夫,他感到绝望,因为公司已经没钱了。拉菲克说,公司已经没有资金用以兑现阿里夫所承诺的对贫困国家医院的投资了。
阿里夫在讲台上表现出的阳光乐观,实则掩盖了他内心深处的慌乱不安。阿里夫表面上在经营一家能够改善数十亿人生活的成功的投资公司,但他背地里正在策划一场全球级别的犯罪阴谋。正因为他监守自盗,Abraaj 账面上已经连一分钱都没有了。阿里夫从自己的公司挪用了超过7.8 亿美元,并肆意挥霍包括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美国银行以及美国、英国和法国政府在内的投资者的资金。当时,台下的听众并不知道的是,Abraaj 已经债台高筑,负债超过10 亿美元,濒临倒闭。
阿里夫正是所谓的“关键人”。这是私募股权公司用来称呼其最重要高管的,而对阿里夫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因为他提出要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他是Abraaj 魅力超凡的领导者,他的远见卓识为投资者所信服。正是因为他,投资者才把自己的钱交给Abraaj 打理。委托给他打理的资金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一位崇拜他的投资者甚至将他比作影片《碟中谍》中汤姆·克鲁斯所饰演的那位无往不利的主角。
Abraaj 是一台赚钱机器,该集团募集了一系列资金,投资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公司和医院。阿里夫本人则时而乘坐私人飞机,时而搭乘他那艘将近50 米长、配备高档柚木甲板和艺术风格内饰的超级游艇“拉斯塔”号周游世界,与各国权贵洽谈业务。他也是在瑞士山区度假胜地达沃斯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的常客。
阿里夫从小在巴基斯坦长大,后来摇身变为精英阶层中备受信赖的内部人士,他的发家史体现了冷战结束后开始的全球化浪潮。从互联网的普及到恐怖主义的蔓延,各种新力量将世界各地的人比以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阿里夫成功地让西方投资者相信,他是他们探索遥远国度的专业合作伙伴。
新千年伊始,全球贸易正如火如荼,阿里夫意识到,他可以向政治家和投资者展示自己的交易技巧,通过促进社会发展,在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的同时也行善积德一番。
2001 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阿里夫说服西方政客相信他可以成为他们的盟友,在恐怖主义势力盘根错节的弱小国家创造就业机会,以此帮助中东实现稳定。
他随即受到了不少亿万富翁及其千禧一代继承人的追捧,他们全盘接受了“影响力投资”的理念,并以此为自己那套古老的赚钱游戏披上了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衣。
当中国以自身经济增长为古丝绸之路沿线的亚洲国家注入新的经济活力时,阿里夫正引领西方高管在他们自己甚至无法从地图上找到的陌生城市中寻找商机。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帮助阿里夫建立了一只价值10 亿美元的基金,用以改善贫穷国家的医疗保健。世界银行和美国、英国、法国的政府也争相解囊,与盖茨基金会一同投资了这只开创性的基金。
阿里夫在职业生涯中赢得了诸多赞誉。一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的委员会推选他为奥斯陆商业促和平奖得主。美国学者甚至曾预测,到2020 年,他有望成为巴基斯坦的新一任杰出总理,带领他那多灾多难的国家走向富强。
这些学者在2011 年写道:“阿里夫·纳克维是一位富有魅力、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也是最成功的新兴市场投资者之一。他拥有广泛的人脉,强调教育和自力更生。他依靠个人奋斗成就一番事业的励志人设、清白无瑕的声誉以及对公平和正义的重视,引起了绝佳的反响。”
真相浮现
2018 年1 月,也就是阿里夫在纽约发表演讲的4 个月后,我们收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发信人声称自己是Abraaj 的员工,担心公开发言会丢掉工作,甚至下场更惨。他/ 她想要传递一个信息,为此决定联系我们,因为我们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专门报道像Abraaj 这样的私募股权公司。
“公司可能存在欺诈行为。”该人士写道。Abraaj 的医疗基金里少了上亿美元。“这一切都很可悲,但却是事实。”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与这位匿名人士之间往来了数百封邮件。而当我们联系Abraaj 时,后者称这些指控纯属捏造。
Abraaj 的一名美国高管表示:“基金里的钱绝对没有消失。一家如此成功的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位匿名人士经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失联,几天后又用一个新的电子邮箱再次出现。4 个月后,他彻底噤声了。我们感觉好像失去了一个朋友。
如果我们能证明他所说的情况属实,那绝对会是一个惊天大新闻。于是我们给全球各地的几十位相关人士打了电话,想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与《华尔街日报》驻迪拜的同事尼古拉斯·帕拉西合作,采访了Abraaj 的员工、投资者和顾问。他们与我们分享了电子邮件和详细资料,这些资料对我们梳理事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此前,我们已经从法律诉讼和提供给监管机构的文件中收集了大量资料。根据我们在电话交谈中做的记录,以及在社交应用软件WhatsApp、Signal 和Telegram 上与消息来源人士交换而得的信息,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碎片,并由此拼凑出Abraaj 欺诈事件的清晰全貌。我们采访了很多的人,以至Abraaj 的员工也开始给我们打电话,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后,我们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一连串可靠的消息来源让我们联系上一个人,他/ 她声称掌握了Abraaj 大规模挪用资金和欺诈的证据。经过反复的电话联系和一开始并不成功的接洽尝试,此人终于同意在伦敦金融区中心的古堡“伦敦塔”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和我们碰头。
会面过程中,对方从手提包中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开了Abraaj 银行对账单、电子邮件和电子文档等多个文件。这些文件显示该公司内部确实发生了欺诈、挪用资金和试图向巴基斯坦政府官员行贿的行为。我们拍下这些文件,然后手里紧紧攥着这些证据,一路穿过伦敦桥回到新闻编辑室。2018 年10 月16 日,《华尔街日报》头版刊登了我们的调查报告。当时,阿里夫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矢口否认。
6 个月后,一名英国警员逮捕了阿里夫,当时他正走下一架从巴基斯坦飞往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的商用客机。这名警员告诉阿里夫,他已被通缉并将被引渡到美国受审,纽约州地方检察官指控他经营了一个犯罪组织。他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也为了维持Abraaj—这家他麾下著名的私募股权公司,全球金融精英的“宠儿”—而非法挪用了资金。
2019 年4 月被捕当天,阿里夫持有两本巴基斯坦护照、一本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以及一本国际刑警组织通行证。他告诉那名警员,他很惊讶自己会被逮捕,因为他在起飞前检查过是否有国际刑警组织对他发出红色通缉令,结果是没有。而该警员则告诉他,逮捕他不必如此。阿里夫被控告触犯了美国的一项法律,该法律旨在打击黑帮犯罪。
阿里夫希望人们听到的Abraaj 的故事,是资本主义对贫穷的胜利,是未来对过去的胜利,也是能够赢得一片喝彩的宏大的全球愿景。然而根据美国司法部的说法,唯一的问题在于,阿里夫是个骗子,是个受自己野心驱使的盗贼。
多年来,阿里夫可谓“声名远播”。比尔·盖茨将资金委托给他,沃伦·巴菲特和其他亿万富翁也纷纷向他伸出手,接纳他加入他们的富人慈善家俱乐部,但如今他却被指控骗取投资者数亿美元、触犯法律和行贿官员,而所有这些勾当都是为了维持他那亿万富翁的奢靡生活方式。
在阿里夫公开允诺的未来光明愿景背后潜伏着的,正是全球化的阴暗面—充斥着政治阴谋和非法离岸资金的黑暗腹地。
事实上,他的投资允诺太过美好,根本就虚幻不真。他的公司多年来一直资不抵债。与独立调查员哈里·马科普洛斯在参与伯纳德·麦道夫一案调查时所描述的“庞氏骗局”的手法如出一辙,Abraaj 完全靠挪用的资金支撑着。Abraaj 案已成为史上最大的公司诈骗案之一,阿里夫被控非法持有他所骗取的3.85 亿美元资金,15 将在戒备森严的监狱中面临长达291 年的牢狱生活。
那些曾天真地相信阿里夫及其“赚钱行善”理念的Abraaj 员工在他东窗事发后茫无头绪。他们讨论他到底是自恋型人格、反社会人格、精神病态,还是三者兼而有之。
“没有一个疯子或骗子能比他更吸引人了。他才华横溢,但是善于欺骗,”一位Abraaj 前高管说,“他的自私和贪婪与他的言辞背道而驰。”
当Abraaj 崩溃瓦解时,阿里夫告诉一位同事,他希望能带着三样东西完好无损地离开:财富、尊严和名誉。
本书要讲的并不是阿里夫希望讲述的故事,也不是他想听到的故事。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只是故事中那个全球金融业最负盛名的公司之一,到头来终不过是一个虚幻的资本主义童话罢了。
文章内容摘编自《关键人》
书名:《关键人》
The Key Man:How the Global Elite Was Duped by a Capitalist Fairy Tale
作者:[英]西蒙·克拉克(Simon Clark) [英]威尔·劳奇(Will Louch)
《经济学人》2021年度好书,入围《金融时报》&麦肯锡2021年商业图书,亚马逊高星好评“像《坏血》一样震撼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