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加拿大政府日前发布公告称,将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采取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加方发布公告称,将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钢铝产品采取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加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严正交涉,不顾多方反对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中方多次强调,中国电动汽车等产业发展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是开放竞争的结果。中国电动汽车受到包括加拿大消费者在内的全球用户欢迎。
最近这几天,西方国家再次盛行起一股制裁中国电车的妖风,此前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了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的终裁披露,事实证明,中方本着最大诚意,与欧方经过十余轮技术磋商之后,欧盟仍未意识到贸易争端的危害性,一意孤行要对中国电车采取不公平做法。我们都知道,欧盟对中国电车加税是效仿美国的做法,而同样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加拿大在这一问题上更是表现的“不甘落后”。
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4号,欧盟委员会就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决定对来自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相比以往正常流程,欧盟故意提前了4个月宣布加征关税,为的就是在出裁到终裁这段时间,不断放出各种“重磅”消息,以高额关税对中方施压,逼迫中国政府和中资企业对欧盟车企让渡更多利益。其实早在初裁前的9个月调查中,欧盟就借着配合调查的名义,变相逼迫了像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车企交出比如中资车企技术材质工艺、经营发展规划等战略信息。
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欧洲汽车制造商普遍表示反对,第一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该行业部分企业股票的累计跌幅已达26%。在欧洲汽车行业里,这些关税并不完全受欢迎,尤其是高端汽车制造商,它们担心遭到中国政府的报复。逼近搞笑的是,欧洲这个政策要德国制造商在将其产品从中国出口至欧盟时也必须支付至少21.3%的反补贴税。而欧盟唯独对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的进口关税税率,从20.8%下调到9%。这让很多人都搞不懂,这个欧盟到底是站在欧洲这边,还是站在美国那一边的。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对此回应称,欧方此次公布的终裁披露并未充分吸纳中方意见,仍坚持错误做法,裁出高额税率,还利用抽样区别对待中国不同类型企业,扭曲调查结果。中方对此坚决反对、高度关切。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设限将扰乱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欧盟消费者利益,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中方反制也随之而来。近日,商务部网站发布了关于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乳制品,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的公告,这一举措被视为是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税的回应。除此之外,需要明确的是,自从今年6月份中国商务部对欧洲猪肉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后,俄罗斯已经抢占了不少原属于欧洲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价值60亿美元的猪肉产品,其中半数来自欧盟国家。而俄方对外宣称,其计划在四年内,占据中国猪肉进口市场的10%。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中欧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的谈判,还有最后一个窗口期。而欧盟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点对我国车企发难,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欧盟汽车市场份额,同样也夹杂了外部因素,那就是美国。根据程序,欧委会必须在11月4号之前作出最终裁定,而美国总统选举则是在11月5号得出结果。换言之,欧盟会将美国大选结果纳入最终裁定的考量范围,权衡哈里斯或者特朗普上台之后,美中欧经贸关系该何去何从。
以美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为例,对于欧盟来说,制裁中国电动汽车会对中欧关系产生巨大影响。欧洲征税的最主要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寻求更利于自己的竞争环境,然而美国对华征税主要是为了地缘政治竞争以及保护主义。欧洲一直在试图突破对美国的依赖,尽管在防务方面还是依赖美国,但在经贸方面,欧洲一直在寻求独立自主,虽然效果暂时还是不大,但是这也为中欧经贸合作留有一定的可能性。
加拿大的这波操作,与其说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如说是为了向美国“表忠心”,加拿大经济高度依赖美国,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75%以上,在美国的压力下,加拿大不得不“选边站队”,牺牲自身利益来配合美国的“对华战略”加拿大这样做真的“划算”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对华贸易对加拿大经济至关重要,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损害两国经贸关系,不利于加拿大经济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