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闫思羽
编辑 | 李文贤
近年来,新茶饮行业“野蛮生长”,不仅催生了奈雪的茶、茶百道两家上市公司,还有更多的新茶饮企业谋求上市。
7月4日,港交所消息显示,古茗和蜜雪冰城两家连锁茶饮品牌年初提交的上市申请已失效。目前,两家公司尚未重新提交上市申请。
“招股书失效不是企业达不到上市的标准,而是因为估值和认股情况不符合企业的预期,所以企业主动选择延迟、导致招股书失效。”香颂资本CEO沈萌表示,作为成熟产业的茶饮,主要成长性是依靠规模扩张,所以投资者不会给予过高的估值,对其认购也不会过分积极。
“除了增强品牌效应,也有进一步补充‘弹药’打造供应链的需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随着蜜雪冰城和古茗的上市进程中断,新茶饮行业或将更多从产品质量、品牌文化、用户体验和差异化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去思考未来。
蜜雪、古茗上市失效,谁将成为新茶饮“第三股”?
2021年6月30日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时隔三年,第二股茶百道2024年4月23日上市。继茶百道之后,蜜雪冰城、古茗纷纷赴港IPO。
早在今年一月蜜雪冰城和古茗均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近日,据港交所官网显示,蜜雪冰城和古茗的上市招股书均已经失效,且均未重新递表,上市时间或推迟。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蜜雪冰城第二次闯“IPO”失败了。
按照港交所的上市规则显示,企业在提交招股书后的六个月内如未通过聆讯,就意味着招股书失效,如果再想上市就要重新递交招股书。搜狐财经记者通过查询港交所官网获悉,截至发稿,亦均未发现两家企业重新递表。
“招股书失效不是企业达不到上市的标准,而是因为估值和认股情况不符合企业的预期,所以企业主动选择延迟、导致招股书失效。”香颂资本CEO沈萌表示,由于此前的私募融资,部分投资者的成本较高,而作为成熟产业的茶饮,主要成长性是依靠规模扩张,所以投资者不会给予过高的估值,对其认购也不会过分积极。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戴冠春表示,很多港股上市的企业出现上市后不能稳定股价,流动性也不好,所以上市对于后面几轮的投资人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也不一定支持。
在招股书中,蜜雪冰城号称“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现制饮品企业”,古茗则定位为“全价格带下中国第二大现制茶饮店品牌”。
蜜雪冰城招股书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门店数量已超过36000家,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2023年前9个月,门店出杯量已经约58亿杯,市场份额达到49.5%。
沈萌表示,茶饮是一种成熟的产业,缺少内在的高成长和高收益属性,只是通过规模扩张实现增长。既无法募集预期的金额或者要达到目标金额需要稀释的股份超出预期,也无法给二级市场的股价让原有各投资者满意。
4月23日,茶百道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IPO发行价为17.5港元。但上市首日破发,截至收盘,茶百道跌26.86%,报12.8港元。截至发稿,茶百道报10.68港元。
作为对比,奈雪的茶的资本之路也并不顺利。2021年,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但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随后股价便一路下滑。2023年财报披露,全年实现营收约52亿元,同比增长20.3%,净利润2090万元。这是奈雪的茶近六年来,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在2023年财报发布后,次日奈雪的茶股价跌12.79%。截至目前,公司市值从最高峰的293亿港元降至34.65亿元。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茶百道现有门店数为8502家,奈雪的茶1906家,而蜜雪冰城则早已超3万家。
沈萌认为,机构和媒体一直在渲染所谓茶饮第N股的光环,认为一定会在香港受到热捧,而且机构大概率也做出较高的价格保障承诺,但没想到市场反应冷淡,最终保障承诺到期后,股价一路下滑。
被资本困住的新茶饮:一边冲刺“万店”,一边谋求资本支持
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奶茶相关企业37.89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整体增长态势,2014年至2020年我国奶茶相关企业注册增速基本维持在20%至50%的区间内,至2020年全年注册10.99万家,达近十年注册量峰值。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2.45万家。
面对茶饮赛道的竞争加剧,各品牌不得不一边冲刺“万店规模”,一边谋求上市获得资本支持。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蜜雪冰城与古茗的门店数量分别达到31219家和9433家,稳居茶饮行业前两位。
反观那些没有融到资的品牌,有些已经遇到危机了。去年底,一点点奶茶被曝资金问题,随即引发关店潮。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2月到2023年11月,一点点门店数从3459家减少到3019家。
沈萌认为,以当前的市场状况,以及各品牌上市前的融资情况,短期内除非原投资者在估值上做出重大让步,否则都不太可能上市。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随着连锁规模的扩大,品牌在管理、运营、供应链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是蜜雪、古茗等品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这些方面出现疏漏,不仅会影响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体验,还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其上市计划。
“食品安全”问题面临挑战,茶饮扩张需补充“弹药”
今年“315”期间,古茗等多家品牌被曝出员工篡改食材有效期、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近期,蜜雪冰城员工伸进水池洗脚引发外界关注,CoCo都可员工在切西瓜时吃掉瓜心事件也登上热搜······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也让不少茶饮品牌屡屡登上热搜。
搜狐财经在小红书平台发现,很多用户发帖称在奶茶中喝出虫子及异物。
7月3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大检查结果。
结果显示,茉酸奶有20家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蜜雪冰城有9家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茶百道、鲜芋仙等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门店数量位列前10。
江瀚表示,近年来,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监管政策日益严格,对茶饮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品牌在这些方面存在不合规行为或潜在风险,可能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或调查,进而影响其上市进程。
朱丹蓬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工作人员没有按照企业的内控体系严格操作,是企业在寻求规模拓展的连锁经营高速发展中放松了食品安全管理和运营督导所致的。
“除了增强品牌效应,也有进一步补充‘弹药’打造供应链的需求。”朱丹蓬认为,随着蜜雪冰城和古茗的上市进程中断,新茶饮行业或将更多从产品质量、品牌文化、用户体验和差异化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去思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