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是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产业强州”战略和“煤电网产园”配套建设的重要支撑,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对全州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黔西南州能源产业主要以煤炭和电力为主,已基本构建以煤为基础、以电为载体、以网为核心、以产为终端的全链条能源产业格局,全面带动下游产业冶金、新材料和大数据等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黔西南实践打牢坚实能源基础。
清水河光伏。
重心在“三个着力”
一是着力构建“煤电网产园”配套建设,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新质”。黔西南州持续整合煤炭资源、电厂、电网,坚持以丰富的“煤”源作为燃料基础,以充沛的“电”源作为突破口,着力构建“风光水火储,煤电网产园”配套建设发展新格局。黔西南州立足煤炭“富矿”优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查明资源量96亿吨,远景储量达206.66亿吨,位列全省第三位),正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筑牢煤炭产业保供之基,推动煤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高发展的“含绿量”,降低“含碳量”,有力助推全州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有力的能源保障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着力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再提速,做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州能源局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积极谋划推动一批能源项目。如:加快推动源兴煤矿、裕华煤矿、粗康田煤等一批大中型煤矿技改扩能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天然气“县县通”工程,重点推进兴仁-贞丰、清水河-义龙等天然气管道建成投运。全力以赴做强做大做优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全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着力谋划“十五五”能源规划布局,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上台阶”。打好“十四五”收官战,抓好承前启后,科学布局、合理谋划全州“十五五”能源产业规划,加快推进普兴矿区总体规划修编和兴义黄泥河矿区、北部矿区、安龙大坝龙头山矿区规划编制,科学设置露天开采建设项目,合理规划60万吨/年技改建设项目和资源条件较好的煤炭建设储备项目。推进兴仁潘家庄能投等光伏电站和安龙洒雨海子笃山等风电场项目建设;推进义龙-安龙、安龙-册亨-望谟天然气管道建设,力争全州实现管道天然气“县县通”。
精力在“两个聚焦”
一是聚焦煤炭富矿优势,奋力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州能源局主要围绕“精准配矿、精深加工、精细开发”3个核心环节开展工作,从“精”字上下功夫,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全力释放优质产能,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改革,以煤炭转型发展为主线,优化煤矿采掘布局,实施“六个一批”分类处置方法。经过逐年的努力,确保到2027年煤炭产量2500万吨,洗精煤达500万吨/年以上,力争实现全年能源产业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
二是聚焦“两网”深度融合,助推“工业强州”。黔西南州拥有全国为数不多,贵州省唯一的“兴义地方电网”,地方电源点装机容量达330.58万千瓦时。自南方电网同兴义地方电网实施“两网融合”发展战略以来,已实现互联互通,增强了供电稳定性,为黔西南州实施“大电强网+大产业”战略提供了强劲的电力能源支撑。截至目前,兴义供电局和兴义市电力公司220kV电网已覆盖州内除册亨、望谟外的所有工业园区。州内工业园区部分大工业企业,如聚鑫钢铁等多家用户已接入两网,可根据生产情况自由选择平段或谷时段供电电网电源,降低用电成本,提高供电稳定性,保障了工业园区的企业用电安全。
锦源煤矿瓦斯发电站。
目标在“一个守好”
坚决守好能源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夯实安全保障根基。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运用“六防六化”工作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久久为功,着力增加产能,着力加强储备,着力保供稳价。深入开展“双全日”工作,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加强现场“事前、事中、事后”及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压实现场管理“一件事全链条”责任,从源头上解决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关键性问题,迅速“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不折不扣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八条硬措施”在矿井一线得到硬落实。利用“96333”能源安全生产举报专线,鼓励社会公众和从业人员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三违”、反“三违”,推进“打非治违”常态化。加强重大灾害治理和风险管控,紧盯煤矿瓦斯、顶板、水害、火灾、机电运输等重大灾害防治,不断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一般事故,坚决杜绝较大以上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全州能源行业安全稳定,为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的煤炭安全保供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 赵兴祥
编辑 贾鹏
二审 姚东
三审 王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