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云南宁蒗县、河南焦作、湖南益阳等多地废止一批不符合新时期上级政策文件要求的招商引资优惠办法。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土地优惠等各地常用的招商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这一转型布局已久。
9月24日,云南宁蒗县官宣,《宁蒗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 (试行) 》文件中部分条款已不适用,现决定予以废止。同在本月,河南焦作4日发布消息称,对与国办通知相抵触的政策文件进行废止、修改。湖南永州宁远县政府办公室也称,该县出台的招商引资十一条措施存在与税收挂钩的优惠政策,不符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予以废止。
8月,湖南益阳、甘肃张家川县也相继宣布废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相关文件中涉及投资奖励、税收奖励、项目引进人奖励等相应内容同步失效。
7月,陕西宁陕县废止《宁陕县招商引资激励扶持政策措施》(宁政办发〔2024〕22号)。安徽阜南县也对《阜南县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奖励政策》《阜南县绿色食品产业扶持奖励政策》等6个招商引资政策文件予以废止。
《经济日报》评论文章指出,一段时间内,各地“拼经济”,上演抢人大战、抢企大战,招商引资新花样层出不穷。但随着竞争加剧,“内卷”愈演愈烈,招商变抢商,互相“挖墙脚”;给予“超常规优惠”,人为制造“政策洼地”;不顾发展实际,产业规划同质化……种种招商引资乱象,既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引进企业“水土不服”、“候鸟式企业”套利,又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更难以得到真正且持久的经济增长预期,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的有效发挥。
地方招商引资“内卷”有多严重?审计署去年发布的审计报告披露,2022年有55个地区违规或变相返还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等225.08亿元,这还是不完全审计的结果。
当下,招商引资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土地优惠等各地常用的招商模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这一转型布局已久。
2014年12月,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就提出要清理优惠政策。
2015年,上海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奖励,让街道回归服务职能。
往后的几年,南京、成都、青岛等城市也部分试点或全面取消了对街道的招商考核。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传统的地方政府招商部门面临转型压力。
今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地方政府不能再为特定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6月底,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招商整改任务清单“二十条”》,要求立即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全面禁止“税收优惠政策”招商行为。
8月1日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地方政府不能再为特定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招商大变局的出现,意味着未来地方的招商引资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扎扎实实做大产业、做好环境,才有突围之路。毕竟,让市场说话,才是最好的竞争。
来源:经济日报、澎湃新闻、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