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近日,中国外交部长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阿斯彭研究所、亚洲协会及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外长详细阐述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立场和观点。他指出,今年是中美两国建交45周年。回顾近半个世纪的起伏历程,最重要的启示在于,两国应当成为合作伙伴,而非对立的竞争者;彼此成就,而非恶性竞争;在言行上应当做到言而有信,而非言行不一。
尽管美方一直声称要“管控分歧”“缓和矛盾”以降低冲突风险,甚至不久前还派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问中国进行战略沟通,并促成中美两军地区领导的通话,但美方实际上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从对华加征关税,到支持菲律宾在南海挑衅,从频繁对台军售,到唆使日本等国派军舰闯入台海,这些行动无不反映出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的敌意。因此,中方的目的是提醒美方,应理性看待中美关系,并用实际行动来展现缓和关系的意向。
拜登政府不久前决定,于9月正式实施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铝产品及医疗产品等商品加征关税,加拿大也紧随美国对华加税。这引发了美国各界对中方可能采取反制措施的担忧。
在这种背景下,外长呼吁美国各界有识之士积极付出努力,为改善中美关系作出贡献,体现了中国的战略智慧。
早前,美国国务院预告称,布林肯将与中国外长举行会晤。显然,中美双方已经提前就相关事宜进行了沟通,并计划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展开一场关键性的双边对话。在对话开始前,中国方面在多个场合明确表达了立场。在金砖国家外长会上,中国外长重申了对于乌克兰问题的立场,强调要坚持“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的原则。此外,在与联合国人权高专及多个国家外长会晤时,中国外长指出,美国等少数国家攻击抹黑中国人权状况,明确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外交部长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出席了二十国集团外长会议。今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以“构建公正世界和可持续星球”为主题,回应时代呼声,契合民众愿望。二十国集团成员理应承担大国责任,展示大国担当,强调大国表率,以合作伙伴精神推进和完善全球治理。本次会议发起了全球治理改革行动倡议,下一步将着力于将这一倡议转化为具体行动,将愿景转化为实际成果。和平与安全是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目标是联合国会员国的共同追求。
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期间,193个国家齐聚纽约,中国借此机会与多个合作伙伴进行了新一轮交流。中国外交部长出席了由巴西外长维埃拉主持的金砖国家外长会晤,24小时内会见了来自六个不同国家的外长。然而,尽管进行了多次会晤,金砖国家内部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会议讨论了从俄乌冲突到全球治理,从多边主义到金砖国家扩员等众多议题。核心议题是如何坚持多边主义,并确保“大金砖合作”能够成功开局并稳健发展。中方因此需谨慎处理内部的不和谐因素,以维护和促进金砖合作的整体利益。
此次会谈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办公室举行,持续时间超过一小时。现场视频显示,会谈开始前,中国外长与布林肯在闪光灯下握手寒暄。评论认为,地点的选择经过仔细考虑,顾及了双方的舒适度。从中国外交部和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新闻稿来看,双方就一系列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进行了“坦诚、实质性的”讨论。美国国务院还使用了“富有成效”这一表述。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体,其关系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中国对美国的立场一向清晰明了:假如美国不采取挑衅行为,中国是愿意与美国合作的。然而,事实却是,美国在各种场合对中国进行阻挠。今年以来,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尤其是在南海和台海问题上不断试探中国的底线,并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在实施这些错误政策的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现出两面派作风,一方面在东盟国家间穿梭,另一方面则与中国的部长进行会晤。
此前,美国曾一度采取“麦克风外交”的策略,试图通过心理优势获取利益。然而,多次交锋后,美国意识到这种做法并未奏效,需更加重视沟通的实际内容。中方愿意与美方沟通,但强调沟通的目标是解决根本问题,而非治标。要真正解决问题,美国需要改变其认知,只有在态度端正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这是中方始终向美方传递的信息。我国外长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每年会面四次,中美双方抓住机会进行面对面沟通,这不仅体现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也与全球和平息息相关。美国近期也表现出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寻求与中国合作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