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季度的到来,保险业2025年的“开门红”之战也悄然拉开帷幕。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开门红”不仅来得更早,还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变化。
(IC/photo)
据媒体报道, 自今年9月开始,一些头部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便陆续举行了“开门红”启动仪式。这一时间节点比2024年提前了不少,显示出保险公司对于抢占市场份额的迫切心情。不仅如此,今年提前开启“开门红”的不仅有头部险企,部分中型险企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成为“开门红”的“前锋”。
然而,与往年的热闹景象相比,2025年的“开门红”却显得有些不同寻常。随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降,以及股市迎来一波上涨行情,保险业的“开门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保险公司需要应对产品收益水平下降带来的客户流失问题;另一方面,股市的吸引力也在分流理财市场的资金,使得保险代理人面临更大的销售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险企提前启动2025“开门红”的同时,也有部分公司选择了淡化“开门红”。太保寿险高管多次公开表示,“开门红”这种“保费搬家”的模式较为低端,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常态化经营、常态化销售、常态化招募来打造每月稳定出单、稳定销售的模式。
这一变化与监管部门的规范市场行为密不可分。回顾2023年, 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了《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人身险公司要以优化负债质量、提升发展可持续性为目标,科学制定公司年度预算,防止激进发展、大进大出。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保险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开门红”这一传统销售模式,寻求更加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此外,一些保险公司在“开门红”期间推出了分红型产品,以应对利率下行周期资产配置的压力。业内普遍认为,分红险“保底+浮动”的收益特性,有助于险企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也能在投资行情较好之时给予客户更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