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周末,周五行情呈现出明显的反转趋势。尽管不能确定其力度能否媲美9.24行情中的7天爆发力,但人气之盛已足以与之相提并论。
一,看科技主题的表现:
首当其冲的是一博股份的涨停潮。
此时,业绩已显得无关紧要。亏损高达5.3亿元的寒武纪,下午也毫不犹豫地涨停。
此外,高市值科技股中芯国际也迎来涨停。
那么科技股的狂欢是否纯粹的炒作呢?以下是一些分析观点:
如果认为是炒作,那可能对美国股市了解得不够深入。目前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台积电相当于约10个中芯国际,而在9.24行情之前,这个数字只是后者的5%,换言之,1个台积电能抵20多个中芯国际。
接着思考一个问题:两相对照,台积电是否存在泡沫?中芯国际又是否被严重忽视?两者哪个解释更为合理?无疑的说,台积电即将崩溃的观点过于偏激,周四至周五该公司还因提高业绩预测而上涨。
二,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哪些风险点呢?
事实上,下周要防范的并非抢盘资金,而是暴涨过后再次上演10月8日那一幕的可能性。那时为何会高开低走?答案在于看似热闹的市场背后,部分机构却不愿积极参与,导致国庆前频频上涨,国庆后却瞬间崩盘。
虽然大家都明白持续疯狂的上涨可能难以持久,迟早将面临调整,但是何时发生以及机构投资者是否已经做好撤离准备都是未知数。由于机构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和散户、游资混合在一起,难以辨认,许多人难以看清其中端倪。
虽然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是完全不同的。
但问题是,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这种不同,那怎么办?
其实,早就有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了。
简单说就是: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先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再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了,这太重要了,大家看下面的数据:
当时的走势不用多描述,大家都记忆犹新,但背后的机构行为才是关键。当时为什么有些股票高开后崩溃,有些股票高开后还能再涨上去,大家看下图里的橙色「机构库存」数据变化,就是机构态度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认识到,如果二级市场缺乏足够吸引力,那么一级市场很可能会陷入困境,进而影响到科技创新如机器人及AI等领域的发展。因此,为了鼓励更多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二级市场理应有所作为。例如,像过去互联网行业大爆发带来的十倍增长效应,正是借助于投资者的投机和热情才实现的。同样地,如今阿里、京东、腾讯、网易等大型企业的崛起,也离不开投资者的支持与关注。
附,上面图例股票
图一:让我们来看一下广生堂这只股票。在10月11日那天,该股曾经历过一次高开低走的行情。虽然从表面上看,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出机构的具体操作,但是通过使用专业的分析工具,我们可以发现“机构库存”数据在盘中始终保持活跃状态,这表明机构并未停止对其的关注。因此,尽管股价出现波动,但最终仍呈现出上涨趋势。
图二:看看金诚信这只股票。当天,该股大幅高开近6%,然而却未能吸引到机构的青睐。在随后的调整过程中,“机构库存”数据进一步消失。而市场的良好表现并未让它获得上涨机会,反而遭遇了下跌达9%的困境。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