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毛卫星
今天,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发布上市公司债务指数(2023年),2023年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债务指数为37.11,较2022年下降3.69%,说明上市公司整体债务状况向好。
债务指数的发布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上市公司主动关注自身债务健康问题的意识,同时为投资者决策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上市公司债务指数衡量的是上市公司面临的债务压力大小,债务指数值越小表明上市公司债务健康程度越好,债务指数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债务健康程度就越差。
本报告选取的样本为剔除S、ST、*ST、北交所和金融类公司后的A股上市公司,总共4791家上市公司。样本的时间跨度为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12月31日,共计242个交易日。
2023年,河南的新天科技债务健康程度在全国所有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一;位列第二、三名分别是上海的广电电气和安徽的融捷健康。进入全国前10佳的公司中,浙江省、广东省、上海市的数量最多,各有2家入围;北京市、河南省、安徽省、山东省各有1家上榜。进入全国前100佳的公司中,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的表现最佳,其中浙江省和广东省以 18 家入榜的成绩并列第一;第三名是江苏省(13家)。在排名前500的企业中,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表现优异,其中广东省共有82家企业上榜,浙江省共有77家企业上榜,江苏省共有70家企业上榜。
该报告显示,2023年浙江省上市公司平均债务指数为35.94,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7.11)。开尔新材排名浙江第一。浙江省上市公司平均债务指数在2023年下跌了4.26%,表明浙江省上市公司债务健康情况向好。浙江省在全国债务指数前10佳、前100佳、前500佳的榜单均有一定数量优势。
对比2022年,2023年排名首位和末位省市的平均债务指数均有所降低,各省市间的差距也有所缩小。其中浙江省的债务健康程度位列全国第14,较2022年上升一个位次;这一排名优于北京(19名)、江苏(21名)、上海(23名)、广东(22名),说明浙江省鼓励引导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举措成效明显。
针对企业债务健康问题,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债务信息披露机制与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债务风险预警模型,开发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是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进一步规范信用评级流程,引导评级机构使用多维度指标进行评级,如财务健康状况、经营稳定性和市场地位等。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促进资本结构优化,增加股权融资比例,降低负债率。充分发挥股权市场等长期融资市场的作用,减少“短贷长投”等期限错配问题;鼓励上市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债务置换力度,如利用债转股和产业基金合作等模式提高流动性,减轻债务压力,切断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
四是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联动。鼓励金融机构充分了解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开发更有针对性、更灵活以及更便捷的信贷产品,优化债务结构,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预测市场趋势,优化资金配置。
五是理性看待债务问题。过少的负债有可能使企业未来发展受限,过高的负债则意味着企 业未来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需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避免过度解读,降低负面信息的传播对债务风险处理的不良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