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老美已深陷债务危机,就连世界首富马斯克都警告美国政府走向破产道路。
那么,你知道中国国债是多少吗?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究竟谁的债务更多?美国滥发国债且乐此不疲,背后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作为全球金融霸主,美国经济模式长期以来都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但当债务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浮现出来了。
2023年,美国的GDP总量达到了27.36万亿美元,听起来挺风光对吧?但它的国债已突破高达35万亿美元,相当于GDP总量的1.28倍!换句话说,美国现在欠的债,比它一年赚的钱还要多出一大截。
3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呢?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是247万多亿元,相当于我国两年的GDP总值。美国3.35亿人口,也就意味着平均每人负债10.4万美元。
更可怕的是,这个债务还在不断膨胀。去年9月,美国国债规模刚突破33万亿美元,到了12月就突破了34万亿,现在更是直逼36万亿。按照这个速度,明年年底美债可能就要突破40万亿大关了。
那么,这些钱都是怎么欠下来的呢?说起来也简单,就是美国长期以来的“举债成性”。为了维持自己的高消费、高福利,美国政府不断发行国债,从全世界借钱来花。
相比美国,中国的国债规模要小得多,去年我们发行了11万亿国债,今年又追加了1万亿,再算上存量规模,截止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国债总量达到了30.9万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我们2023年的GDP总量是126.06亿人民币,国债仅占到GDP的24%,人均负债2.15万元。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均负债是我们的35.33倍。
从数字上来看,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人均负债,美国国债都遥遥领先于我国。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美国国债并未因此陷入危险境地。这背后的底气,正是“美元霸权”。
只要美元还稳坐国际货币的头把交椅,联邦政府就能发行债券轻松筹集资金,将债务危机巧妙地转嫁给其他国家,支撑更庞大的债务规模。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就可以随便印钞了。一旦美元霸权出现裂痕,那美债就是压死美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相比之下,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就不能随意发行国债,不然可能会引发汇率风暴,酿成货币危机或金融风险。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中国的债务规模比美国小得多,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并不然,美国的国家债务9成来源于国债,我国的国债规模虽小,不足美债的1/7,但地方债务却相当庞大。
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达42.3万亿人民币,叠加各类隐性债务,总额已突破60万亿大关。若将这一数据与国债规模相加,占GDP总量的比例约为70%,相比于美国的债务规模而言依旧很安全。
至于美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其地方政府在财政上需自负盈亏,因而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危机时,联邦政府不会为其买单。美国历史上已有多地政府宣布破产,即便是经济强州如加州,也曾多次陷入财政困境。
时间长了,各州政府的信誉和融资能力都受到限制,其债务规模一直不是太大。
反观我国,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经济权力显著增强,产业政策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此背景下,政府的融资能力成为衡量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再加上,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破产的情况极为罕见,债务规模随着时间而不断增加。
但为确保债务水平可控,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一方面,通过设定严格的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抑制了债务的迅猛增长;另一方面,债务置换和再融资的稳步推行,显著下调债务成本。这些举措双管齐下,不仅筑牢了债务风险的防火墙,更为经济的稳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以上都是政府部门的债务情况,那么,两国实体经济的负债情况如何呢?主要分为企业债务、居民债务水平两种。
企业债是衡量企业投资需求和信心的标尺,在合理范围内,较高的企业债务,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和投资热情,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但过度借贷则可能引发资产泡沫、信用紧缩乃至违约风险,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企业负债先降后稳,2008年时债务总额为GDP的1.3倍,但近年来维持在GDP的1.4倍左右,显示出其企业投资的保守态度。
而中国企业负债则快速增长,从2008年的不足100%到如今GDP的1.6倍,彰显了中国企业的强烈投资意愿和活力。
再来对比中美两国的居民债务,也就是居民的杠杆率,涵盖了信用贷、车房贷、信用卡和网贷等,这一指标是观察经济健康状态的重要窗口。
按理说老美有超前消费理念,但近年来,美国居民的负债水平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的负债规模占GDP的100%,但近年来已稳定在80%。
反观我国,居民负债总额占GDP的比例自2000年的10%激增至2019年的60%以上,近几年逐步稳定。
尽管从绝对值上看,我国居民负债率仍低于美国,但考虑到我国人均GDP不足美国的1/6,相对值已处在高位,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惕。
至于为何,房价的快速上涨难辞其咎,按揭购房成为常态,老百姓手里没钱,消费需求趋于谨慎。
至于如何下调居民杠杆率,最好的方法是提高收入,这样消费活力才能释放,杠杆率才能逐步趋于合理。
总体来说,美国的债务风险比中国高得多,从债务的对应结构来看,美国是消费性债务,无法变现,且每年上万亿美元的利息,使其深陷“借钱还债,越借越多”的恶性循环。
但问题是,现在谁还愿意借钱给美国呢?美债随时有可能暴雷,一旦美债违约,那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是新的金融危机。
相比之下,中国以内需为主的债务结构则显得稳健得多。大笔资金被投入到公共设施建设、企业发展等实实在在的事情上。
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债务的稳定性,还为国际金融动荡提供了缓冲空间,毕竟政府手里还有牌可以打,比如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也正因如此,中国国债成为香饽饽,是众多海外投资者的首选,上半年,外资投资规模已达到4.4万亿元,占我国债务总规模的2.6%。
也难怪老美拼命打压中国,再这样下去,人民币必然成为美元的一大劲敌。但就债务规模来说,美国已输掉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