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近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为期5年。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这项关税举措在欧盟内部造成分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说,欧盟的决定不仅会增加与中国发生贸易冲突的风险,还会让消费者面临更昂贵的汽车价格,欧洲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气候目标的实现或在“特别关键的阶段”放缓。
关于应对欧盟的关税提案,中国早已做好准备,预计推出一套严密的“组合拳”,包括投资承诺、新的贸易政策和更广泛的贸易调查。中方的策略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为的是在这个复杂的国际贸易战中取得更大筹码。中欧之间的每一步较量都仿佛是在一场高棋局中进行,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反观欧盟,此时正焦头烂额地应对中方的反制威胁,尤其是其经济领域的敏感性领域。
早先,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发表声明称,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对欧洲的繁荣、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负面影响。穆勒警告称,此举可能会加剧贸易冲突风险,并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穆勒表示,贸易争端应通过对话来解决。她呼吁政府采取措施,提升德国作为生产和出口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市场多元化,鼓励创新,以确保德国在全球舞台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事实也是这样的,就在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后,中国果断暂停了在欧投资计划,这一反制措施让德国和意大利直呼措手不及。一场关于300亿投资的较量,就此拉开序幕。原本德国人满心欢喜地等着宁德时代投资300亿建设两座电池工厂,这可是能给当地带来数万个就业岗位的大项目。没成想欧盟这一脚踩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潭,非要给中国电动车扣上"政府补贴"的帽子。
宝马集团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完全行不通。这么做不仅不能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反而可能会损害那些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业务的企业。而且,加征关税还会限制对欧洲消费者的电动汽车供应,从而延缓欧洲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进程。此外,这种做法也严重破坏了欧盟一贯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吉利控股集团也发表声明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表示非常失望”。
德国作为欧盟的强国,此次却选择站出来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有分析认为,德国的这一行动可能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可能导致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受到挤压。此外,德国还担心,中国的报复性措施可能会对德国汽车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朔尔茨在会见莫迪时,称希望深化德印两国的防务关系,加强两军联系,力争帮助印度摆脱数十年来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为了突显诚意,朔尔茨此次出访印度,几乎拉上内阁所有核心成员,包括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外长、防长、劳工部长等,如此高规格的访团,体现了朔尔茨政府对印度的重视,以及两国领导人在会谈期间涉及议题的广泛程度。然而,当西方舆论开始揣测,朔尔茨的最新言论是否意味着德国并没有打算放弃对华脱钩时,德国企业却给自家领导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主张德国企业将业务从中国转移至印度,并声称印度对德国经济充满“机遇”。对此,西门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博乐仁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表示,西门子也希望大幅提高印度在西门子总体收入中的份额,印度和中国的人均GDP对比也非常明显:在人口数量相近的情况下,印度的人均GDP约为2500美元,而中国约为1.2万多美元。博乐仁指出,对德国企业而言,不是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和东南亚的问题。德国企业需要的是“和”而非“或”。
展望未来,德国若想在印度市场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要正视和解决印度市场内在的挑战。例如,印度的官僚体制和市场准入壁垒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德国企业需要展现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以应对这些挑战,同时在文化和商业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此外,中国仍然是德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其稳固的市场地位和持续增长的投资吸引力绝不可被轻易忽视。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才能为德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发展提供长远的动力。
下一篇:中泰证券给予伯特利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