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五大险企上半年保费数据全部出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5家公司上半年共揽获保费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财产险保费稳定增长,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速呈现“三升两降”格局。
上海街头的保险广告。(图片由CNSPHOTO提供)
保费收入继续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5家上市险企共揽获保费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较去年同期的7.55%有所下滑。
具体来看,5家险企上半年原保费收入呈现“四升一降”格局。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1—6月保费收入分别为4272.83亿元、4896亿元、4812.68亿元、2661.87亿元、988.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4.13%、4.66%、2.37%、-8.36%。
国信证券研报称,在去年“炒停售”带来的高基数背景下,叠加上半年行业在产品、渠道、人力等方面的调整,保费收入仍延续增长态势,显示出各上市险企改革成果持续释放。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团队在保险中期策略中表示,下半年预计储蓄险需求持续旺盛,叠加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去年四季度基数较低,看好新单保费延续增长、价值率同比改善。从资产端来看,上半年投资收益有望同比改善,在央行多次公开提示长端利率风险的背景下,下半年长端利率预计下行空间有限,叠加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低,看好投资收益延续改善。
财产险保费增长稳定
上半年,财产险公司保费稳健增长。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3家财产险公司共计保费收入5854.21亿元,同比增长4.54%。
其中,太保产险保费收入1130.28亿元,同比增长7.70%,增速居首位;平安财险累计原保费收入1603.97亿元,同比增长4.06%;人保财险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3119.96亿元,同比增长3.68%,率先突破财险业3000亿元规模大关。
从具体险种表现来看,车险保费增长持续放缓。今年上半年,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人保财险车险保费同比增长分别为3.4%、2.8%和2.5%,明显低于去年超5%的同期增速。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车险增速较2023年同期下滑明显,预计主要由于受新车销量增速放缓、车均保费边际下滑两方面影响。此外,尽管受到大灾影响,但非车业务注重高质量发展、业务结构优化,预计赔付导致承保COR(综合成本率)抬升幅度有限。
非车险业务更多拉动财险公司保费表现,但也分化明显。其中,太保产险上半年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608.61亿元,同比增长12.3%。平安产险、人保财险非车业务保费增速则对应为5.3%、4.6%。
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认为,2024年受车险“报行合一”因素影响,行业车险业务增速普遍回落,费用率明显下降。在政策引导下,财险公司逐步将综合费用率的支出部分转向综合赔付率,让利消费者。在此背景下,行业也逐步从费用竞争向服务竞争模式转变,这对公司的产品创新、定价、风控、理赔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总体利好龙头企业。
人身险保费增长分化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5家人身险公司共计保费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2.1%。
具体来看,人身险保费呈现“三升两降”的格局。中国人寿前6个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896亿元,同比增长4.1%,稳居行业首位;平安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007.84亿元,同比增长5.1%;人保寿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790.56亿元,同比增长0.3%;太保寿险实现原保险业务收入1531.59亿元,同比下降1.2%;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988.32亿元,同比下降8.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这种分化可能与各公司的产品结构、市场策略、客户基础等因素有关,部分公司可能通过创新产品和优化服务,成功吸引了更多客户,而另一些公司则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变化等挑战。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认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保费增长延续景气,预计主要得益于2023年销售旺盛带来的续期业务较快增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新华保险预计因主动优化业务结构减少趸交业务而导致保费增长承压。
柏文喜表示,随着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各家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保险公司需要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政策变化。
展望保险行业未来,柏文喜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需求有望持续增长,保险公司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科技赋能等手段,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记者 马文博)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