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0日消息 近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陆续披露2024年前10个月的保费收入情况。前10个月,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共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2.52万亿元,同比增长5.7%。
从规模来看,中国平安前10个月保费收入在五家公司中居首,达到7432.44亿元,同比增长8.1%。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前10个月保费收入也均实现正增长,分别为6269亿元、6065.10亿元、3924.48亿元、1556.32亿元。
寿险方面,受预定利率切换等因素影响,各家险企10月单月保费收入增速有所放缓。前10个月累计看,中国人寿保费收入规模第一,为6269亿元,同比增长4.9%;平安人寿增长最快,前10个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4%,达到4474.35亿元。
8月份,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将新备案的普通型产品、分红型产品、万能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下调至2.5%、2.0%、1.5%。方正证券非银团队分析指出,10月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单月增速较上月下降,主要因为8月、9月定价利率下调以及“炒停售”之后,各家业务目标达成进度较好,开始转向明年蓄客与代理人培训,前10个月累计保费同比增速维持稳定。
财险方面,前10个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609.27亿元、2656.98亿元、1728.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8%、6.5%、7.4%。方正证券非银团队认为,财险行业保费增速回升,主要受新车销量增速提升及报行合一基数影响消除等因素影响。非车险方面,则因承保节奏加快等维持较高增长。
交银国际金融团队表示,当前财险公司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面临增长和盈利难以兼顾的困境,预计随着时间推移和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新能源车出险率和维修成本有望呈下行趋势,部分险企新能源车险赔付率有望下行,整体综合成本率将向燃油车靠拢,并成为承保利润的增长点。
展望未来,开源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认为,目前上市险企经营重心转向“开门红”,考虑到预定利率调降、个险报行合一、险企持续优化期限结构等因素,预计2025年价值率延续提升,个险渠道人力规模企稳、产能提升。银保“1+3”限制取消后利于行业竞争,中长期养老储蓄需求依旧旺盛,保险收益率优势仍在,预计新单增长保持稳定,2025年险企负债端有望延续高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