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 PU ) 是一种典型的多嵌段聚合物,具有十分灵活且多变的结构可设计性,可通过调节二异氰酸酯、扩链剂以及低聚物二元醇的种类、比例和分布,使聚氨酯材料不仅获得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回弹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还具有了优良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
本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医用聚氨酯:医用聚氨酯热以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粘合性和抗血栓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医用生物材料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最优异的生物材料之一。医用聚氨酯已用于制成一系列医用制品,包括: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肺,医用粘合剂、人造皮肤、烧伤敷料、介入治疗导管、计划生育用品等。
医用聚氨酯材料行业全球市场规模总体概况
2023年全球医用聚氨酯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492.28百万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791.75百万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61%。2023年,全球医用聚氨酯材料市场销量152.05千吨,预计2030年将达到232.88千吨,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6.45%。
中国2023年市场规模为134.37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27.30%,预计2030年将达到247.35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31.24%。中国2023年销量为45.97千吨,约占全球的30.23%,预计2030年将达到76.96千吨,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33.05%。
从生产端来看,亚洲、欧洲和北美是医用聚氨酯材料主要的生产地区,2023年市场份额超过70%。
消费层面来说,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023年占有54.02%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中国市场30.23%消费市场份额;其次是北美和欧洲,2023年占有17.19%和23.47%的市场份额。
从产品类型及技术方面来看,主要包括石化基和生物基。石化基2023年全球销量占比93.87%,生物基是市场发展趋势。石化基聚氨酯是使用石油化学产品(如异氰酸酯和聚醚多醇)合成的一类聚氨酯材料。生物基聚氨酯是使用可再生生物质(如植物油、糖、淀粉等)作为原料的聚氨酯材料。随着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关注日益增强,生物基聚氨酯的研究与开发正在快速推进。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生物相容性好的聚氨酯材料,取代传统石化基聚氨酯,以降低其环境影响。此外,随着政策法规的推进,生物基材料在多个行业中的接受度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柔韧性、耐化学性、透气性等特性,可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医疗耗材和器械,如导管、输液管、呼吸机管道、伤口敷料、植入物、药物输送系统、手术器械和设备等。医用耗材应用2023年全球销量占比72.44%。
目前全球主要厂商包括巴斯夫、科思创、路博润、亨斯迈、ICP DAS、普立万、盛禧奥、DSM-Firmenich、万华化学和华峰集团等。2023年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占比49.95%,市场集中度较高,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比较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
医用聚氨酯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聚氨酯( PU ) 是一种典型的多嵌段聚合物,具有十分灵活且多变的结构可设计性,可通过调节二异氰酸酯、扩链剂以及低聚物二元醇的种类、比例和分布,使聚氨酯材料不仅获得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回弹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还具有了优良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
2000年以后,人们开始对形状记忆聚氨酯和可生物降解聚氨酯进行了研究开发和应用。目前医用聚氨酯制品在人体泌尿系统、口腔和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和体外体表等领域都有应用。
智能材料是未来医用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例如,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聚氨酯材料在微创手术器械和入户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类材料在温度变化或外部刺激下可以恢复预设形状,增强了其在复杂手术中的应用潜力。
随着全球各地对医疗器械及其材料安全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相关认证和标准如ISO 10993(生物相容性测试)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关注材料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持续进行投入以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尤其是面向出口市场时。
未来,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发展将朝着高性能化、功能化和个性化方向演进。新一代聚氨酯材料可能会具有更优异的抗菌、抗生物膜涂层、促进组织再生等特性,因而迫切需要复杂的医疗另外,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聚氨酯材料的定制化生产将越来越重要。
医用聚氨酯材料行业主要驱动因素
医疗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尤其是涉及心血管疾病和关节疾病的治疗器械。聚氨酯材料由于其优良的加工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成为制造此类高端医疗器械的理想选择。这为医用聚氨酯制品的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技术进步
聚氨酯材料因其卓越的物理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医疗应用中逐渐替代传统的橡胶和塑料材料。生物材料和聚氨酯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开发出更具生物相容性、更高性能的医用聚氨酯制品成为可能。新型聚氨酯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如生物可降解聚氨酯和功能化聚氨酯涂层的开发。
各国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对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后,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中国医用聚氨酯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以组织替代、功能修复、智能调控为方向,加快3D生物打印、材料表面生物功能化及改性、新一代生物材料检验评价方法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布局可组织诱导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工程产品、新一代植介入医疗器械、人工器官等重大战略性产品,提升医用级基础原材料的标准,构建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产品创新链,提升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竞争力。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为重点,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完善原辅料配套体系,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稳定性,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应用。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以“组织替代、功能修复、生物调控”为方向,围绕组织器官修复、功能替代、降解调控等难点问题,重点开展生物材料的细胞组织相互作用机制、不同尺度特别是纳米尺度与不同物理因子的生物学效应等基础研究,加快发展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生物医用材料基因组、植入材料及组织工程支架的个性化3D打印等新技术,促进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纳入重点专项,并于2023年4月启动相关项目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重点围绕药品、疫苗、先进诊疗技术和装备、生物医用材料、精准医疗、检验检测及生物康养等方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增强生物医药高端产品及设备供应链保障水平
更多行业分析内容请参考恒州博智市场调研机构最新出版的【2024-2030全球及中国医用聚氨酯材料行业研究及十五五规划分析报告】完整版报告
本报告研究“十四五”期间全球及中国市场医用聚氨酯材料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十五五”期间行业发展预测。
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地区医用聚氨酯材料的产能、销量、收入和增长潜力,历史数据2019-2024年,预测数据2025-2030年。
本文同时着重分析医用聚氨酯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全球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和中国本土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厂商医用聚氨酯材料产能、销量、收入、价格和市场份额,全球医用聚氨酯材料产地分布情况、中国医用聚氨酯材料进出口情况以及行业并购情况等。
此外针对医用聚氨酯材料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也做了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