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事关3万亿的大政策来了
创始人
2024-12-08 01:28:44
0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

这两天,财政部就政府采购领域的“国货标准”征求意见。

这次,“本国产品”也就是“国货”的标准还挺严:

1、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

2、在中国境内生产组件成本占比达到规定比例,比例待定,组件成本按二级组件核算;

3、产品的关键组件、关键工序在中国境内生产和完成;

为啥要搞这个标准呢?

1、《政府采购法》里面有原则,本国产品优先;

2、对于认定的国货,是有优惠政策支持的;

在国货和非国货参与竞争,国货享有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评。

举个例子:满足国货标准,产品报价100元,那么按照80元来参与评审,那么也就意味着,非国货需要报价80元,才能与国货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下就把国货的价格竞争力提升上来了。

这20%肯定是利好的:

对于中小国货品牌来讲,这20%能够消弭由于规模导致的成本差异,让它能在政府采购上,与外资大牌搏一搏;对于大牌国货来讲,可能直接意味着毛利率的提高。

这事儿吧,还真不是啥阴谋,而是阳谋。

2023年,中国政府采购的市场规模是3.39万亿。

这部分市场,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咱们有标准,不达标咋办呢?

这个标准又不区分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乃至外资,只要你符合标准,一样可以参与竞争,一样有20%的优势。

那就向标准靠拢,那么,首先,你的生产线是不是要到中国来,那么生产线上的零部件,是不是可以采用中国生产的,然后,关键组件和关键零部件,是不是可以转移到中国来。

更多生产,更多就业,咱也不搞强制,纯粹利益驱动,“中国制造”需要也欢迎外资参与。

咱也来一波制造业回流。

其实,国内的专家也不止一次呼吁,要建立“国货标准”。

《政府采购法》已经20多年了,其中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但啥是本国货物,没说。

一般来讲,“国货”咋判断呢?

1、“海关标准”,产品是否通过海关进入国内;

2、企业所在地标准,供应商是不是国内注册,欧盟的主要标准;

3、国内增值标准,产品增值是不是发生在本国,且对国产因素在产品总价值有比例要求。

我们以前常用的标准就是海关标准,“只要产品在中国境内生产,在政府采购中视同本国产品”,而新标准则偏向国内增值标准。

举个例子:特斯拉曾经进入过江苏省的政府采购目录,争议就还挺大,但是根据现行标准,人家的产品达标,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车,确实属于“本国产品”。

但是如果按照新标准,特斯拉就不一定符合了,当组件的产地需要细化到二级组件,那么供应链企业,也需要证明自己产品的产地。

其实,早在2010年,中国就要统一标准来着。

财政部、商务部、发改委和海关总署等四部委曾对《政府采购本国产品管理办法》征求过意见,那时,国货的标准是国内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要达到50%。

但是,后来,这个办法也没有实施。

如果作为参考,那么新国货标准的国产化比例,应该不低于50%,如果按照3-5年的标准制定期,再参考国外案例,比如美国,那么这个比例应该在70%-80%。

这事儿,估计会被扣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帽子。

但是还真不算:

1、我们的标准,符合WTO的标准;

2、如果中国加入WTO下的《政府采购协议》(GPA)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参与方产品可依法豁免。

这事儿,还挺妙的。

GPA有22个缔约方(欧盟27国为一个),美国是其中之一,咱看看美国是咋搞的。

其实,“美国优先”的原则也不算是特朗普首创,1933年,美国就有了《购买美国法案1933》(the Buy American Act,BAA),要求联邦政府购买本地产品。

随后,各种“BAA”就藏在各种相关的法案里面。

拜登政府也有类似的法案,“建设美国,购买美国产品”。

联邦政府出资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公司有优先权,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所用的钢铁、制成品、建筑材料,必须美国生产。

而这个建筑服务领域,就是GPA需要开放的领域。

BAA要求的采购资格,一是产品在美国制造,二是零部件65%以上的成本,在美国制造。

这个比例是一步步慢慢提升的,2024年标准是65%,而到2029年,要到75%,而实在达不到这个比例的产品,还有一个兜底门槛,55%。

在各种BAA的加持下,美国能开放出去的市场,其实也并不大。

美国自己曾有一份报告,2015年,他们给了国外市场120亿美元的合同,其中50亿给了GPA签约国和墨西哥(基于北美贸易协定),70亿给了全球其他国家。

看起来不少,但是只占到当年合同总量的4%,而且,这120亿美元的三分之一,是给了在海外的美国企业,想赚美国政府的钱,也确实很难。

BAA越来越严,基本上属于把外国在政府采购上按死了,而无论是WTO还是GPA,反应都不大。

我们还不是GPA的缔约方,用符合GPA缔约方的政策,这肯定不能算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有一句话,说得挺好:

加强“美国制造”政策将发出明确的市场信号,让供应商相信,在美国制造、在美国工人的帮助下,将带来更多机会。

要是把美国制造,换成中国制造,就更适用了。

毕竟,连美国的反华议员都知道,中国制造和供应链,确实牛。

机会是大把的,就看能不能抓住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城建集团董事长常永春被查,... 北京城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永春。来源:北京城建集团官网 界面新闻记者 |白帆 近日,北京城建集...
原创 高...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最近,国际投行高盛...
大湾区酒价第15期|习酒窖藏1... 习酒窖藏1988多渠道价格跌至500以下,千元名酒价格小幅回升 今年“双11”,白酒价格波折不断。...
原创 玻... 作者:拉上窗帘 有朋友发来抖音视频,内容是福建曹德旺老板和他的私人飞机。 朋友问作者这是什么飞机? ...
2024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出炉:... 今年7月份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情况,上半年GDP总量达到了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
疯狂小杨哥杭州办公总部出租,面... 据媒体报道,疯狂小杨哥杭州办公总部出租的消息引发关注。对此,三只羊集团方面回应称,公司即将搬迁,新地...
TK公会入驻最新行情分析,现在... 随着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TikTok娱乐直播公会的入驻程序引起了众多内容创作者的热议。对于希望在这个...
陕西农信兴平联社召开2024年... 为全面总结上半年经营发展情况,深刻剖析问题,科学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8月1日,兴平联社召开2024年...
2024上半年小红书营销:深耕... 近几年,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小红书,凭借其独特的UGC分享社区氛围、人群反漏...
「大算投」超越比特币?比肩以太... 在区块链技术浪潮的澎湃推动下,市场迎来了众多颠覆性创新项目,其中,Aleo以其独到的视野与尖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