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能够入选,我们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今年7月,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国家级张勇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勇入选了全国总工会2024年首批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
张勇说,团队将以本次培育工作为契机,加强专业技术等方面学习,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团队成员“工匠五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积极做好“传帮带”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高、精、尖”加工技术研究,践行“奉献航天、服务社会、助力行业”的宗旨。
张勇正在加工零件。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供图
“今年年初,我们团队从生产现场收集了10多项攻关课题,经过团队成员讨论,计划今年完成其中6项攻关课题。”梳理着近期的重点工作,张勇说,目前,今年的6项攻关课题已全部完成。“希望能够争取尽快完成全部攻关课题,让攻关成果早日应用到公司的科研生产中。”
从事车工工作已有23年,张勇依然清楚记得2001年7月自己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师父对他说的那句话:车工一把刀,车刀就是车工的灵魂,只有把刀磨耗了才能干出好零件。张勇说,这是车工工作的灵魂。
凭借这种“把刀磨耗”的精神,张勇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不断锤炼引领力、实践力、创新力、攻关力、传承力,练就一身精湛技艺。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精准对接,那款直径不足30毫米、厚度仅与一张A4纸相当的精密微特电机,正是张勇巧手“缝制”的杰作。
张勇说:“这款产品对装配间隙精度的要求极高,达到了人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在加工过程中,非常考验双手的敏感度和技艺。”
在面对某型产品导引头关键零件机壳的加工挑战时,张勇展现了非凡的技术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任务要求加工出壁厚仅0.2毫米的高精度薄壁件,难度之大,让合格率和效率一度成为瓶颈。
然而,在张勇的潜心攻关下,他通过精心设计辅助工装、改进切削刀具角度,使产品合格率从50%跃升至98%,加工效率提升了3倍。
张勇正在与工作室成员进行工作探讨。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供图
在张勇职业生涯中,不断创新是他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超高精度零件加工”等40余项加工难题,完成技术革新20余项、数控技术优化200多项,总结提炼加工工法3项,获国家专利1项、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支持项目1项,发表论文4篇,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863余万元。
在林泉电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张勇是一名普通职工,又是大家身边的榜样、团队进取的标杆。2015年,张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2020年,贵州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批;2022年,被授予贵阳市“筑城工匠”称号……他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对职工群众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的有力号召,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自“张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立以来,他带领团队根据公司的生产任务积极开展项目攻关和技术革新的征程,累计完成50多个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工作室先后培养出高级师8人、技师8人、高级工6人、贵州省技术能手4人。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亮亮
编辑/胡家林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
上一篇:旺旺中金产业基金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