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应利用政策红利降本,发展全链路服务,提升企业服务价值,利用数据分析增效,利用金融工具增强竞争力。
近日,2024浦东航运周——SISI国际港航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论坛由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指导,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委政策与法规专委会、上海期货交易所联合主办,以“共谋航运贸易新生态,共话航运电商新发展”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及物流企业的应对措施,分享了各自的见解。
论坛现场
从政策层面,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董晓玲介绍说,浦东新区正在深化“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建设。其中,在推动跨境电商市场主体规模化发展、优化跨境电商营商环境、提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能级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举措,大力支持航运电商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传统航运企业与电商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推动港航业数字化转型。
作为货代行业从业者,利通物流集团海运副总裁杨勋,分析了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他认为,跨境电商物流业面临着全球经济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物流成本增加、供应链环境不稳定等诸多挑战,数字化转型加速、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需求增长、多渠道融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跨境电商发展趋势。
对此,杨勋提出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供应链管理,聚焦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团队的行业知识、经验和管理水平,深耕优势与特色等解决方案。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研究所所长徐凯,分析了跨境电商物流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徐凯表示,中国出口贸易正从代工模式转向品牌时代,这要求物流业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新的贸易模式。物流企业需要构建全球物流网络、升级服务模式、运用数字化技术,以及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合规性挑战。他建议,企业应打造商业身份认证体系,开发物流ERP(企业资源规划) 系统,建立海外物流服务能力,并提供更多贸易融资产品,支持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
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从货代物流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围绕航运电商和跨境电商物流业的痛点、转型方向、如何降本增效等话题展开讨论。
有嘉宾认为,当前航运电商、跨境电商物流企业,面临以下几大痛点:第一,船公司通过自建线上订舱平台,直接对接货主,削弱了货代的价值链作用,货代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第二,航运市场运价不稳定,让货代企业难以维持稳定盈利;第三,随着政策频繁调整,企业面临更高的合规成本;第四,平台经济的兴起,将物流链条切割为多个环节,跨境物流企业操作的复杂性和合作难度增加。
还有嘉宾表示,以上的痛点、难点,将推动货代企业向精细化和专业化服务转型。此外,跨境物流要求高度的信息化和透明化,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数字化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的动态变化。
对于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下一步发展,嘉宾一致认为,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应从多方面降本增效:第一,利用政策红利降低企业税务成本;第二,发展全链路服务、全流程托管业务等精细化业务,提升企业的服务价值;第三,利用数据分析,优化运输环节效率;第四,利用运价期货等金融工具,增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