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据《福布斯》杂志报道,右倾智库“税务基金会”发现,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加征的关税是由美国企业和美消费者支付的。以罗尼·沃克为首的高盛集团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今年4月份预测,有效关税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就会上涨0.1%,并在一年内推高通胀率。他们指出,除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外,美国国内商品的价格也有可能上涨,因为美国制造商可能会利用市场上竞争减少的机会,“趁机”提高价格。
分析认为,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都可能成为特朗普加征关税的目标。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居于全球前五之列,目前越南已成为东盟最大出口国,且越南对美出口占东盟对美出口的比例接近四成。美国方面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该国对越南的逆差达1020亿美元,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近20%。泰国和马来西亚对美贸易顺差则在全球分别排名第12和13位。在特朗普2.0期间,东南亚经济增长所长期依赖的全球化模式将面临高度不确定性。
对此,“今日日本”(Japan Today)网站刊文称,“关税大棒”再度挥起,带来的将是美国物价的上涨,也有悖于让美国家庭摆脱通货膨胀的承诺。文章指出,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而墨西哥、中国和加拿大则是美国排名前三的商品供应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加关税的做法令企业别无选择,只得将这些额外产生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食品、服装、汽车以及其他商品的售价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