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至顶网
对英特尔公司来说,现在似乎正是放弃代工业务的最佳时机。
尽管前任CEO Pat Gelsinger就先进半导体制造业务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但他的愿景从起步之初就存在缺陷。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就如同十年之前IBM公司的微电子业务一样,属于纯粹的负价值资产。但与此同时,维持这项负资产对于美国而言又属于在AI半导体竞赛当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之选,绝对不可动摇。如果当初经济危机下的金融机构有着大而不能倒的属性,那么英特尔的代工设施对于美国国家利益也是同样关键的基础能力且意义重大。
因此对于Intel Foundry Services(简称IFS)代工业务,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必须找到答案:
本文将通过分析概述一项大胆计划,即拆分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并依靠其他科技巨头、私募股权以及政府资金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投资,并与台积电或三星电子等行业领导者间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因为目前只有台积电或三星拥有设计、建造以及运营现代代工设施,并在合理时间之内实现盈利所必需的专业知识。
拆分英特尔代工业务的理由
之所以做出拆分英特尔代工业务的决定,主要基于以下严酷的经济现实:
英特尔的x86业务是其晶圆产能的核心驱动力,但已经长期处于衰退状态。相比之下,台积电主导的Arm处理器至少拥有十倍于前者的晶圆需求量级。英特尔缺乏在先进半导体制造业维持生存的必要规模。
2.赖特定律与成本挑战:
根据赖特定律,随着累计产量的增加,制造成本也会随之下降。英特尔的晶圆产量较低,导致制造成本最多比台积电高出30%至35%。除此之外,英特尔在各个新的制程节点上实现有竞争力的产量方面也比台积电落后约一年。
3.难以承受的亏损:
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正在大量吞噬现金。截至今年4月,该公司报告称在190亿美元的收入之下 ,其运营亏损已经高达70亿美元,收入也同比下降31%。这样的财务状况根本无法持续。
4.竞争力不足:
随着制程节点变得越来越昂贵(例如,2纳米制程的晶圆单片价格已高达2.5万美元),英特尔的市场竞争力表现正在减弱。如果不加以干预,代工设施将继续拖累英特尔的整体业务,导致其他本应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业务分支被其榨干。
如何拯救美国的先进半导体制造产业关键假设
在美国本土维持半导体制造能力,对于国家安全及经济韧性至关重要。
2.美国自主权至关重要:
必须坚持由总部位于美国的实体对关键知识产权的控制力,由此减轻地缘政治引发的风险。
建议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董事会必须意识到其代工业务的负面价值并果断采取以下行动:
与台积电(或三星)合作,利用对方在先进半导体制造业方面的专业知识。
从美国各科技巨头(包括Alphabet、亚马逊、苹果、Meta Platform、微软以及英伟达等)以及CHIPS芯片法案及私募股权公司/公共基金处获取投资。我们认为埃隆·马斯克也应参与此项计划。
将为英特尔预留的80亿至100亿美元重新分配给多家利益相关合资企业,以确保美国先进半导体制造产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同时对其余部分的CHIPS芯片法案资金也应做重新统筹与划拨。
为拆分提供资金支持: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方案
成功拆分英特尔代工业务,离不开各家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协同贡献,具体如下表所示:
备注:苹果、Alphabet、亚马逊、微软、Meta以及英伟达目前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加流动证券的总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
结论
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对于这样一家净资产为负的公司来说已成一项关键、但不具备可持续性的业务。理想的解决方案并非直接放弃,而是通过协作方式对其加以改造。由各科技巨头、私募股权及美国政府战略投资共同支持的拆分实体,将创造出一股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独立半导体制造力量,维护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先进地位。
这样一家合资企业还须以联手台积电(或者三星电子)作为运营基础,借此确保获取成功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减轻英特尔的财务负担。这条道路不仅有助于挽救重要国家资产,同时也符合更广泛的行业以及地缘政治需求。如果不果断采取行动,英特尔将面临破产风险,且最终也无法实现美国在半导体领域保持领先的愿景——这方面风险绝对不容忽视。
常见问题
1.英特尔为什么要放弃其代工制造设施,转而只在新的合资企业中占据少数股权?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与IBM在2014年做出的决定完全相同。如今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已经裹挟并拖累了整个公司,而且我们认为如果英特尔试图与台积电争夺先进半导体代工产能,将必然陷入破产局面。每过一天,其蒙受更大损失的风险都会增加,也将导致复兴英特尔的计划不断延后。如果不推行彻底变革,该公司将根本拿不出足够的现金或者时间维持自身在先进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生存。此外,我们认为英特尔在先进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方面的投资属于负资产,且价值仍在缩水,这主要源自晶圆厂的建设与运营成本过高的基本事实。英特尔已经不可能挺得过与台积电竞争所需要的六年建设时间,以及接下来长达十年的盈利前过渡阶段。
2.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支持这项举措?
3.这家合资企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在市场上建立起竞争力?
4.为什么科技巨头会愿意参与建立这家合资企业?
5.台积电为什么会愿意与这家合资企业合作?
6.为什么私募股权公司会愿意为这一长期投资规划提供支持?
7.为什么埃隆马斯克会对于参股这家合资企业抱有兴趣?
8.美国政府应当在其中持有大比例股权吗?
9.是否还有其他利益相关方应该或者可能参与?
10.GlobalFoundries或者其他美国晶圆厂(例如德州仪器或者美光科技)是否也应参与进来?
11.博通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其他关键参与者是否适合介入?
12.美国国防部及北约是否适合参与?他们应该为合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吗?
13.为什么不选择从零开始,在一张白纸之上建立“美国半导体公司”?
14.鉴于英特尔在厂房、物业及设备方面的贡献,为何不使其在新实体中掌握更高的股份比例?
15.新实体应当采取怎样的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