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盛亚洲投资集团董事长温文浩接受中国高新科技经济网访问
2024 年香港重回全球第四大募资地,IPO 募资额同比增长 89%,达到约 878 亿港元。港股市场走出低谷,恒生指数上涨 17.67%,年末收于 20000 点之上。创盛亚洲投资集团投资集团执行董事温文浩,接受了中国高新技术经济网专访,以下是内容回顾。
在全球资本市场的版图中,香港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金融底蕴,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4 年,香港的 IPO 市场及二级市场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发展态势,背后的驱动因素错综复杂,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备受各界关注。
1.204年香港IPO 市场显著复苏
2024 年,香港 IPO 市场一扫往日阴霾,迎来强劲复苏。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共有 71 家新股成功上市,虽然上市数量相较以往略有波动,但募资总额却实现了质的飞跃,达到 874.78 亿港元,同比增长幅度超 88% ,在全球 IPO 募资排名中攀升至第四位,仅次于印度、美国和英国的交易所。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市场活力重振的有力证明,更彰显出投资者对香港市场的信心重燃。
从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科技、零售与消费行业成为当之无愧的亮点。科技行业受惠于港交所极具前瞻性的政策调整,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市值门槛的降低,以及 SPAC 并购交易规则的优化,如同为科技企业开启了一扇通往资本市场的便捷之门,众多怀揣创新技术与商业愿景的科技企业纷至沓来。而零售与消费行业则凭借多个大型零售企业的成功上市,在 IPO 市场中斩获颇丰,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投资者认购情绪也呈现出明显的回升态势。数据显示,2024 年高达 95.7% 的港股 IPO 企业获得超额认购,相较于 2023 年提升了 4.7 个百分点,充分反映出市场对香港 IPO 项目的积极追捧。
2.二级市场活力焕发
在二级市场,港股同样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2024 年,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实现了 17.7%、26.4% 及 18.7% 的涨幅,成功走出长达四年的下跌低谷,实现触底回升。从全年成交数据来看,港股全年成交金额高达 32.4 万亿港元,较上一年增加 27%,主板市场日均成交金额约 1318 亿港元,活跃度显著提升。其中,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金融行业成为交易的主力军,占据了市场总交易额的较大份额。而资讯科技行业更是凭借超过 43% 的涨幅,成为二级市场的明星板块。
3.驱动因素剖析
政策改革的强大推力
政策层面的持续改革与优化,无疑是香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 年,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紧密携手,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利好政策。对符合特定条件的百亿以上 A 股公司开辟 “快速审批通道”,大幅缩短了上市周期,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成本;调整 A+H 股公司 H 股占比要求,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股权结构,提升了市场的吸引力。
港交所自身也在不断创新求变,推出 18C 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的科技公司登陆港股市场,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融资平台;对主板上市标准进行全面优化,涵盖盈利测试、市值 / 收益 / 现金流测试、市值 / 收益测试等多个维度,使上市标准更加多元化、科学化,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上市需求;对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并购交易规定进行灵活调整,下调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优化第三方投资者的独立性规定,有效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活力与投资热情。
企业上市多元化趋势
越来越多曾经在新三板挂牌,或是筹备 A 股上市的企业,将目光投向港股 IPO,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已在 A 股上市的公司积极筹备赴香港二次上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 “A+H” 上市潮。从行业分布来看,医疗保健、软件服务、工业制造等行业成为企业上市的热门选择,分别占比 32%、31% 和 10%,这些行业的优质企业借助港股平台,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市场参与者积极表现
投资机构在香港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石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高,2024 年共有 165 家基石参与 47 只 IPO 的投资,基金 / 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地方产投成为主要的基石投资者类型,他们的参与为新股发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增强了市场信心。上市前投资者阵容也十分强大,腾讯等知名企业频繁出现在新股股东名单中,彰显了头部企业对港股市场的长期看好与战略布局。
保荐人、承销商、核数师、律师等中介机构也发挥了专业优势。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保荐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专业能力,在保荐业务中脱颖而出,包揽年度排行前五;辉立证券、富途证券等券商在孖展金额方面表现突出,为投资者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毕马威、罗兵咸永道等核数师事务所凭借严谨的审计工作,保障了市场的规范运作;竞天公诚、高伟绅等律师事务所则在法律合规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确保上市过程的合法合规。
4.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IPO 市场持续向好
展望 2025 年,香港 IPO 市场有望延续良好发展态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越来越多 A 股龙头企业将筹备赴港上市,壮大 A+H 队伍,为港股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国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全球资金配置格局的调整,资金从高估的欧美日股市流出,有望为港股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
据市场预测,2025 年香港市场将迎来约 80 宗 IPO,募资规模预计在 1300 亿至 1500 亿港元之间,有望重返全球新股市场前三甲。众多大型企业的上市计划已提上日程,京东工业、拉拉科技、蜜雪冰城等企业的上市,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热度。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 “先 A 后 H” 新股的潜在集资额更是高达 85 亿美元(约 663 亿港元),若成功上市,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5.二级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二级市场,科技、金融、消费等行业仍将是市场的核心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然而,市场也并非一帆风顺,美债利率和地缘局势的不确定性,中美利差走扩引发的资金外流压力,仍将对市场形成一定的扰动。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将对香港二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若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流动性环境充裕,市场的正面情绪将得以延续,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机遇;反之,若经济出现波动,市场也将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创盛亚洲投资集团董事长温文浩表示
总体而言,2024 年香港 IPO 市场及二级市场呈现出复苏向好的态势,市场活力不断提升,未来有望继续保持繁荣发展的局面。创盛亚洲投资集团在香港的 IPO 市场及二级市场在 2024 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是政策、企业、市场参与者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展望未来,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凭借自身的优势和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香港资本市场有望继续书写辉煌篇章,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