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借壳上市:中国Biotech的新出路?
创始人
2025-02-10 22:47:28
0

转自:新康界

2024年12月23日,Inmagene Biopharmaceuticals(下称“创响生物”)宣布与Ikena Oncology(NASDAQ:IKNA)达成合并协议,合并和融资完成后,原Ikena股东预计将拥有约34.8%的股份,创响生物股东预计将拥有约43.5%的股份。合并后的公司将以 “ImageneBio” 的名字存续,以“IMA”为股票代码进行交易。

此次合并交易预计将给创响生物带来约1.75亿美元(12.77亿元)的资金,其中包括7500万美元的超额认购私募融资。参与私募认购的机构阵容豪华,囊括了Deep Track Capital、Foresite Capital、RTW Investments、BVF Partners、Omega Funds、Blue Owl Healthcare Opportunities和OrbiMed等众多知名机构。

中国Biotech赴美借壳上市渐成趋势

创响生物并非赴美借壳上市的开创者,近一年多来,已有四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在美股借壳上市:

2023年3月17日,依生生物完成了与SPAC公司Summit Healthcare Acquisition Corp的业务合并,正式以“YS”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依生生物是一家创新型传染性疾病和肿瘤领域生物制品的医药公司,Summit是由康桥资本创始人傅唯牵头发起成立的SPAC公司,其基石投资者包括雪湖资本、璞林资本。

2024年3月,美国上市公司Nuvation Bio宣布将以全股票交易形式收购国内明星Biotech公司葆元医药。根据并购条款,Nuvation Bio现有股东将拥有合并后公司67%的股份,葆元医药股东将拥有剩余33%的股份。

受此影响,Nuvation Bio的股价连续两天暴涨了76.44%,市值增加了近4亿美元。

2024年11月13日,Cullgen宣布与Pulmatrix达成合并协议,根据协议,合并前Pulmatrix股东将持有合并后公司约3.6%的股份,Cullgen股东将持有合并后公司96.4%的股份。在合并消息宣布的当天,Pulmatrix今日股价大涨74%,随后的一周涨幅达220%。

中国Biotech为什么选择赴美借壳上市

一级市场融资难度较大。美联储过去几年的加息,让全球范围内银根紧缩,需要大量融资的Biotech行业首当其冲,如今美元利率步入下行周期,货币环境有所改善,美国Biotech行业融资规模逐渐恢复加息前水平,而中国Biotech行业依然存在融资困难,主要是国内目前创新药定价机制和支付体系尚不足以支撑创新药行业的全面发展。

2021-2023年中国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金额分别为877亿元、433亿元和309亿元,两年累计下降65%。2024年上半年,150亿元的行业融资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寒冬仍在继续。

国内IPO政策收紧,无稳定营收且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的境内上市通道已经实质性切断。

港股IPO上市存在诸多劣势。香港上市存在融资规模有限,流动性差等缺点,2024年港股一共上市了4家18A Biotech,分别是荃信生物、盛禾生物、同源康医药和华昊中天,其净募资额分别为1.63亿港元‌、3.92亿港元、5.06亿港元和2.34亿港元,募资额普遍较低,部分认购可能还存在“明股实债”的情况。

从涨跌幅上看,存在过了解禁期,股价就雪崩的现象。以上述四家港股上市Biotech公司为例,上市以来荃信生物跌61.41%、盛禾生物跌71.33%、同源康涨358.68%、华昊中天涨104.69%,后两家公司均上市未到6个月(未解禁)。

美股IPO尚未形成可行之路。自2021年底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以及赴美上市备案制实施以来,中国Biotech赴美IPO数量屈指可数,2023年,仅有硕迪生物、阿诺医药成功IPO,而2024年没有未盈利中国Biotech成功IPO。

相反,美股借壳上市存在上市时间较短,上市费用较低的优势,准确切中了缺乏资金,亟需寻求退出路径的中国biotech需求。

资本市场经验成为借壳上市的重要特征

目前,中国赴美借壳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基本上都有“攒局”现象,管理层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

创响生物创始人王健是曾是OrbiMed的全球合伙人及OrbiMed Asia创始合伙人,在奥博资本任职12年时间,曾联合创建并管理一个11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亦曾经是冠科美博、时代天使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并投资了包括再鼎医药、亘喜生物等在内的近60家创业公司。

  • 创响生物是国内较早践行Newco出海模式的药企,早在2023年9月,创响生物以IMG-018的全球独家权利为依托,与美国公司Aditum Bio联合创立Celexor Bio。

  • Cullgen由熊跃、金坚、罗楹三人联合发起成立,其中罗楹则是拥有三十年biotech行业经验的连续创业者,曾在2001年创立创新药研发企业睿星基因,后与日本GNI公司合并成为GNI集团,并在东京实现上市,罗楹任GNI集团社长兼CEO。此后,罗楹又推动GNI对本土药企北京康蒂尼药业的并购。

    然而,康蒂尼之后三次尝试在香港进行IPO均以失败告终,最终于2023年10月与美股上市公司CATALYST BIOSCIENCES合并,更名为Gyre Therapeutics(NASDAQ:GYRE)。

  • 葆元医药的“攒局”迹象更为明显,公司没有自主研发的药物,所有的管线均是从外部授权引入(license in),几乎每一轮融资的用途都是引入新管线,在上市前将药物Taletrectinib的大中华区权益、日本权益、韩国权益分别授权给信达生物、Nippon Kayaku和NewG Lab三家公司,葆元医药累计获得近20亿元的现金,名副其实的药物“倒爷”。

  • 即使是依生生物,与之合并的SPAC公司Summit是由中国医药界资本运作经验丰富的康桥资本创始人傅唯牵头发起成立,其基石投资者包括雪湖资本、璞林资本等知名机构。

可见,中国Biotech赴美借壳上市的成功案例主要是医药界内资本市场经验丰富的作手在推动,尚未有资本市场“素人”的成功案例。

此外,在最新的创响生物借壳过程中,RTW等美国投资机构参与PIPE融资,美国机构参与的现象是否成为趋势,尚有待观察。

(转自:新康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城建集团董事长常永春被查,... 北京城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永春。来源:北京城建集团官网 界面新闻记者 |白帆 近日,北京城建集...
原创 高...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最近,国际投行高盛...
原创 玻... 作者:拉上窗帘 有朋友发来抖音视频,内容是福建曹德旺老板和他的私人飞机。 朋友问作者这是什么飞机? ...
大湾区酒价第15期|习酒窖藏1... 习酒窖藏1988多渠道价格跌至500以下,千元名酒价格小幅回升 今年“双11”,白酒价格波折不断。...
2024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出炉:... 今年7月份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情况,上半年GDP总量达到了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
疯狂小杨哥杭州办公总部出租,面... 据媒体报道,疯狂小杨哥杭州办公总部出租的消息引发关注。对此,三只羊集团方面回应称,公司即将搬迁,新地...
TK公会入驻最新行情分析,现在... 随着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TikTok娱乐直播公会的入驻程序引起了众多内容创作者的热议。对于希望在这个...
陕西农信兴平联社召开2024年... 为全面总结上半年经营发展情况,深刻剖析问题,科学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8月1日,兴平联社召开2024年...
2024上半年小红书营销:深耕... 近几年,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小红书,凭借其独特的UGC分享社区氛围、人群反漏...
「大算投」超越比特币?比肩以太... 在区块链技术浪潮的澎湃推动下,市场迎来了众多颠覆性创新项目,其中,Aleo以其独到的视野与尖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