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微众银行和奥纬咨询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银行发展与创新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累计成立的持有银行牌照的数字银行总数达到235家,而更广泛提供数字化银行服务的机构数量超300家。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徐潇潇 记者 周亮)7月23日,微众银行和奥纬咨询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银行发展与创新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累计成立的持有银行牌照的数字银行总数达到235家,而更广泛提供数字化银行服务的机构数量超300家。
报告称,数字银行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和良好盈利能力,将在整体金融体系中持续扮演创新推动者角色。一方面,全球数字银行根据所处的市场环境、自身禀赋和业务选择的差异化,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另一方面,如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
对此,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业务主管合伙人钱行表示:“数字银行是传统银行的重要挑战者,但很难成为颠覆者,数字银行是线上对于线下的一个补充,未来传统银行与数字银行的边界将逐渐模糊,这些创新将为全球银行业发展和改革提供更多驱动力。”
随着全球各市场的监管环境日趋成熟,数字银行商业模式步入正轨,全球数字银行表现出了创新探索的共性。
一是结合市场特点和用户需求,打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创造多元化收入来源。数字银行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人口基数较大的市场,以零售客户为主要收入来源;另一类是在人口基数较小的市场,聚焦高收益细分市场,专注于某一类型客户业务或某一特定场景业务。
此外,不少数字银行也在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模式,包括提供BasS服务(银行即服务,Banking-as-a-Service)、科技能力输出、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非金融服务等。
二是利用自身禀赋,挖掘独特的生态资源,探索多市场覆盖。数字银行可以通过和生态圈其他场景的融合,为客户提供无缝的服务体验,并促进生态体系共同发展。
对于不同禀赋的数字银行来说,在利用生态体系时的做法也有所差异。部分欧洲数字银行以金融服务为切入口,自行打造超级应用程序,构建生态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而一些由传统银行衍生而来的数字银行则通过挖掘原有传统银行沉淀的资源,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联动,共享生态系统资源。
三是积极参与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创新推动者。数字银行不仅在数据要素流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可以充当“数据流通协助者”或“数据流通促进者”,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共享,构建良好的数据生态。通过积极参与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共享,数字银行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发展,并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应用场景带来更多的益处。
微众银行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王立鹏表示:“微众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大众、小微的定位,提供差异化的数字金融服务,持续深入探索践行普惠、服务实体的新模式、新方法,已成功探索出一条‘风险可控制、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道路。”
他还表示:“微众银行将继续发挥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与各行各业共同成长,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