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了一个“陷阱时代”。
刘元春是受主流媒体采访最多的学者,这倒不是因为上海财大校长这个头衔,也因为他经常会有一些非常醒目的论点,比如:中国将在2025年最迟在2027年突破中收陷阱,中国社会保障在GDP的占比相当于英国1949年的水平,应该说都是非常好的话题。不过,都太学院了。
正因为太学院了,刘元春谈当下经济,谈的不是具体措施,不是税收、不是利率、不是拖欠款,而是原理。
他认为,中国当前需要避开的陷阱、突破的瓶颈和解决的难题较多。
有多少陷阱?到目前为止他说了七个。
第一个陷阱是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这个陷阱是不存在的。
中等收入陷阱不具有原理性,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当一个国家从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时,会有一个徘徊期;就好比毕业打工,从员工到管理人员,有能力的人会晋升的很快,要更上一层楼,成为高管,甚至成了任正非,这可就难了,这当然会有一个徘徊期。这与收入有关吗?收入只是一种伴随,没有必然关系,决定你能不能成为任正非的不是收入。
中国又是什么情况?
中国恰好是中收群体太小了,还有九亿人月收入在二千元下,应该是高增长期遭遇到了低收入的反噬,是低收入陷阱。
第二个陷阱是修昔底德陷阱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有过一个结论:,雅典的崛起给斯巴达带来恐惧,从而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一个新兴的大国挑战守成的大国,冲突在所难免。
这是真陷阱,中美关系是典型的修昔底德陷阱。
所不同的是,不会以战争的方式结束争霸,因为300枚核弹与4000枚都足以把对手打回一个世纪。
第三个陷阱是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在中国尤其出名,因为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
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如果说是皇权压制了科学,欧洲也一样有它的至暗时代。
所有的学者都在制度上找原因,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文化。
中国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合来合去合成了一个音符,指令性很强大,而真正的创新却需要“天放”,是自由的土壤,是无数随机过程的”因缘凑合“。中国历代有这个问题,现在还是同一个问题。于是,才有了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钱老的优秀当然是世界级的。
有一个争论,中国经济要想创新突围,靠计划经济的体制力量,还是靠市场经济的企业家精神?结果,网上大多的瓜众认为张维迎完全不懂经济,中国现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这种“懂经济”的人太多了,铺天盖地。
这种基础的问题解不开,也解不开中国的李约瑟难题。
第四个陷阱是金德尔伯格陷阱
这实际上是一种强权陷阱。
第一强国主导了世界的格局,却不能承担承担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从而导致了全球经济体系陷入衰退、种族灭绝和世界大战。这当然是一个可怕陷阱,现在世界似乎已经在路上。
这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问题的提出意味着,中国要弥补美国的空缺,前提是有没有能力负责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国能做到吗?肯定做不到,那经济总量超美的意义是什么?现在专家已经不谈什么时候超美了,更加关注的是民生,这比较真实了,民生好,才是真好。
当下第一要务,不是要去突破自己假设出来的金德尔伯格陷阱.而是立即、马上、赶紧提高全民共享的第二次分配水平,让老百姓从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的诸多大山中解放出来,消费不用刺激也上来了,需求有了,生产过剩的周期结束了,企业走出重症室,新一轮的增长开始了,所有的陷阱都将被跨越。
第五个陷阱是明斯基时刻
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描述过一个经济学的时刻,即资产价格崩溃的时刻。
我们的房地产正面临着这样的时刻,当经济好的时候,楼市也一个劲地涨,涨就是风险,跌是化风险,但是,投资人都是价格体系的奴隶,楼市涨时反而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越是涨,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也越大,终于总体上超过收支不平衡点而崩溃了;那么,明斯基时刻也就到来了。
银行如果开始回收借贷,资产价值就崩溃了。
老百姓都在骂恒大,现在万科也有问题了。其实,问题只是谁先充当了明斯基时刻的牺牲品,在恒大与万科的后面,还有大量的隐形负债,城投的负债是恒大的30倍,如果不是国企,资产价格早就崩溃了吧?
应该问的不是恒大,它没有能力把整个房地产拉入明斯基时刻。
第六个陷阱是鲍莫尔病
鲍莫尔病说的是成本病。
技术类生产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降低劳动成本。特斯拉去年引入15万个机器人,它的月均工资在万元以上,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是做不到的;但是艺术表演、教育和医疗等部门的劳动力刚性需求大,劳动工资显著上升。
中国现在失业率高居不下,应该与鲍莫尔病没太大关系,与民营企业的衰退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民营企业支持了85%的就业。
中国是患了鲍莫尔病吗?
这显然不是中国问题,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段,怎么反而比美利坚的鲍莫尔特征更严重?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是结构性失衡造成的,获得80%资源的国企支持了7%的就业,而民企却支持了85%的就业,这是体制性错配。
第七个陷阱是拉美难题
拉美与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但是,诸多纠缠的表现还真的是半斤八两。
中国经济今年很关键,如果走不出低谷,那就真的是遭遇到拉美难题了:经济将进入一个长周期的低迷,两极分化严重。
我们似乎理是陷入到了一个泡沫陷阱,泡沫越大就越是要坚守,破灭的概率也越高。
中国真的有这么多陷阱吗?
中国的一切问题在体制与市场的分寸,真正的陷阱只有一个:是按所有制锚定经济政策,还是按市场需求锚定经济政策?越是削弱市场,政策就越是会失灵。
这个问题解决了,再谈七大陷阱也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