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换道超车,渠道下沉
2015年4月,拼多多上线,创始人黄峥一顿神操作,在一片骂声中成长。砍一刀传遍所有的微信群与朋友圈。在农村地区,只知有拼多多,不知道有淘宝是一个正常现象。不得不佩服眼光独道。
可以说是在一片夹缝中成长起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可以说刚好承接了C店出走的卖家群体,同时做大其他电商平台无法覆盖的领域,这也适应了微商时代的流量红利。2018年6月30日,拼多多连续12个月成交总额达到2621 亿,年度活跃买家3.44亿人,平均每个人在拼多多一年要花762元。但头部企业对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规范经营,留给拼多多的转型压力与空间已经不多了。2021年收报亏损71.8亿。
滴滴、快的,留两个是生态,留一个是标耙
千团大战之后马上是打车软件的火拼。各种补贴,免费打车不是梦,最终滴滴一家独大,但接下来就是就是各种事件的报导,然后是收紧政策,内部管理升级,系统升级。毕竟很多家企业的时候是一个行业,是一个领域,有话说也要考虑影响。现在变成一家企业了,那就是传统行业的标耙了嘛。
共享:舞台的新天地
共享以共享单车的问世,掀起一股共享的风,以摩拜、OFO小黄色为代表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主要是颜色不够用,可把传统的单车生产商高兴坏了,不停的扩大产能,同时没有得到订单的企业也是倒声一片。摩的师傅都看不惯了,城管更是看清楚路数之后,发布禁令与严管。最后以美团入资摩拜进入了单车市场,OFO倒闭?还有滴滴收购的小蓝车
单车之后的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等等
流量瓶颈
当抖音变成国民级应用之后,很显然,很快到了流量增长瓶颈。摆在头条抖音面前的现实困境是流量变现的难度。贴上娱乐的标签寻变现,任重而道远。
互联网增量时代已经结束,互联网的流量增长已经到顶,各类高频需求的应用更新速度只会更快
原原本本照抄美国的模式已经踏入深度本土化的内生行业应用时代,开始进入探索区。从跟本上说,中国社会的构成与西方主导的内在逻辑有很大差别。
存量博弈,过去死去一片的垂直电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过去死是因为太早了,创造一个平台的投入太大,不是没有市场,没有需求。在细分领域,高频需求背后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有,但窗口期都缩小,竞争维度更高。
大通小兑
专注服务实体商家赛道,打造一个跨业态、跨区域、跨商户、通存通兑通用积分模式一站式服务平台,助力实体零售商家降低营销成本,提升锁客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引领中国新零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