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满足2030年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十五五”规划电力市场政策工具箱
报告共计:90页
《满足2030年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十五五”规划电力市场政策工具箱》由国际能源署编制,探讨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及应对策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中国电力系统灵活性现状与挑战: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将大幅提升,这使得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剧增,如2030年短期灵活性需求预计是2022年的三倍。目前,中国灵活性资源主要集中于供给侧,对火电和水电依赖度高,但煤电在灵活性转型中面临盈利与碳排放挑战,且热电耦合限制其供暖季灵活性。同时,灵活性资源利用存在诸多阻碍,如市场机制不完善、价格信号不清晰、新型参与者市场准入受限、政策框架分散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
2. 电力市场改革进展与问题:自2015年起,中国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上升,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然而,改革面临问题,中长期合同主导但定价模式僵化,与实时市场需求脱节。现货市场试点虽有进展,但新能源和新型参与者准入不一,市场整合存在障碍。辅助服务市场正扩大产品范围和参与度,但省区间协同运作困难。零售市场中,大用户和居民参与灵活性市场存在障碍,分时电价推广不足。
3. 通过电力市场释放灵活性的策略:完善市场设计,如合理设计现货市场,提供准确价格信号,激励灵活性资源投资。发展两级市场模式,建立全国性余量市场或容量耦合市场,优化资源共享,减少弃电。实施经济调度,优先调度边际成本最低的资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推动需求侧灵活性参与,如促进工业以外的需求侧参与,减少弃电。
4. “十五五”规划灵活性政策工具箱:提出涵盖多个市场领域的政策建议,中长期市场要扩大价格浮动范围、推广金融属性合同;现货市场需扩大价格浮动范围、提高市场参与度;辅助服务市场应统一标准、消除市场障碍;容量市场要改革补偿机制、引入竞争;零售市场要扩大分时电价、激励与现货市场联动的合同;电网要改革收费方式、提高透明度;规划与市场要统一,以市场为中心制定规划。
5. 工具箱实施步骤与展望:包括开展灵活性需求评估、根据地区情况选择调整政策、实施政策并整合市场改进、以绩效为基础监督调整政策。有效实施这些政策,将助力中国建立灵活高效的电力系统,实现碳中和目标。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