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数字化发展正迈向新的阶段。产业互联网作为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据预测,到2035年,产业互联网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将达到21%左右。
作为融合BIM、5G、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IoT)等数字技术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将传统的建筑业相融合,带来以下产业蝶变:
1、建筑产业互联网,重构新生产模式,提升企业和项目的生产效率
通过产业互联网赋能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科技、人才、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赋能,帮助中小企业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提升经营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围绕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知识、系统解决方案、管理经验、施工工艺、产业工人、生产技能,降低分支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帮助企业构建一体化生产协同:通过二三维图纸协同、智能审图、多专业在线协同、智慧项目协同,实现设计作业的高效协同,基于智慧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管理可视化,推动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协同、虚拟化施工、智慧建造和智慧运维的全过程协同,实现全公司组织、人员、进度、设备、物资、档案等标准化数据的共享和传递,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2、建筑产业互联网,推动建筑业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整合,重构建筑业新生态
依托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通过“平台+生态”的模式,重构产业全要素、全过程和全参与方,把传统工程管理、传统基建融入到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推动工程设计、监造、储运、施工、运营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高效协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贯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新设计、新建造和新运维,带动关联建筑产业发展和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
3、建筑产业互联网,推动生产组织模式整合,打通咨询+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提供系统服务
依托建筑产业互联网,发挥龙头企业及行业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的作用,整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科技链和人才链,并围绕全产业链供应链场景积极拓展产业互联网应用,辐射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可视化,促进建筑行业内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建筑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形成工程总承包、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等系统化、集成化的产业组织模式;形成设计、科研、生产、施工、运营全流程融合一体的建造新模式 。
4、建筑产业互联网,打通产业和市场需求 ,促进协同发展
通过建筑产业互联网链接各参与方与主体:政府、城投、传统的设计、施工、运维、材设厂商,还有征信服务机构、金融机构、软硬件厂商等单位,各方通过平台可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协作和资源整合,形成伙伴经济、合作共赢和多方协同。
同时,产业互联网也连接了市场需求和产业:一方面围绕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生态治理、产业园区转型等核心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创新地上城市、地下城市、云城市等应用场景,形成新基建、新载体、新平台、新示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空间的应用示范集成,形成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一方面在产业端,链接了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市政环卫、水生态、区域能源等细分产业的相关大中小企业生态。
来源:CIIP铯镨(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