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雾集团,作为一家曾经风光无限的环保技术领军企业,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波折。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雾集团”)通过司法划转获取了上市公司“天立环保”的控股权,并通过并购重组,使神雾环保在深交所上市。此后,“天立环保”更名为“神雾环保”,公司全称改为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此外,神雾集团还拥有另一家上市公司——神雾节能,该公司于2016年借壳金城股份,成功在A股上市。神雾环保和神雾节能一度被股民称作“神雾双雄”。
神雾集团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其业绩的高速增长上。在神雾环保并购重组后,其业绩大幅提升。2015年与2016年,神雾环保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12.15亿元和31.25亿元,同比增长91%和157%;归母净利润也分别达到了1.81亿元和7.06亿元,同比增长96%和289%。这一时期的神雾环保,凭借其出色的业绩和环保技术的领先地位,赢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神雾集团的成功并非完全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伴随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的是公司逐年递增的关联交易,以及大额的应收款项和表现不佳的经营现金流。这些问题虽然在公司业绩高增长的时期被掩盖,但却为公司后来的经营失败埋下了伏笔。
神雾集团的失败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利润质量差:
神雾环保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关联交易占比逐年上升,2016年关联方销售占比已高达58%。这种高比例的关联交易不仅增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还影响了公司利润的质量。
公司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大幅增长,2016年公司近54%的应收账款属于关联方。这导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并不乐观,虽然净利润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现金流量净额远小于同期净利润。
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如应收款项回款不及预期时,公司很容易陷入流动性紧张。2017年下半年,由于应收款项回款不及预期以及向供应商、分包商支付了大额款项,神雾环保陷入了流动性紧张,经营业绩开始出现下滑。
2.公司内控失效:
神雾环保虽然制定了《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以确保有效控制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担保行为,但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被有效执行。
神雾环保未经公司正常审批程序为控股股东神雾集团及其子公司提供了大量担保,累计金额约10亿元。这些担保事项未及时披露,也未按规定在相关定期报告中披露,导致公司存在重大遗漏。
由于控股股东神雾集团及其子公司债务违约,神雾环保作为连带责任担保方被债权人起诉。这不仅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困境,还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3.股权结构不合理:
神雾环保的股权结构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实际控制人吴道洪通过其掌控的北京万合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神雾集团,控制了上市公司神雾环保。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使得控股股东能够轻易影响上市公司的决策和信息披露,从而损害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利益。
4.管理层治理问题:
神雾集团与上市公司治理层人员存在高管重叠交叉任职的问题。这些人员实际上交叉担当了“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角色,使公司被少数股东和公司内部人员所控制。这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还导致上市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
5.市场环境变化:
除了内部问题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对神雾集团的经营产生了影响。随着国家对环保政策的加强和监管力度的加大,环保行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更高的技术门槛。这使得神雾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加剧了其经营困境。
综上所述,神雾集团的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利润质量差、公司内控失效、股权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治理问题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等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失败和退市。这一案例为其他上市公司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上一篇:雷军最新发声!“过去一个月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