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印度提出了一项针对特定商品(包括钢铁、汽车零部件和药品)的“零换零”关税安排提案。不过该提案要求基于互惠原则,并仅限于一定数量的进口商品。但华盛顿方面对印度的质量控制令表示担忧,认为这是其出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美国对印度26%的所谓“对等关税”已被搁置,但10%的基准关税仍在实施。报道称,超过一定数量门槛的进口工业品将按常规税率征收关税。
回顾今年2月莫迪访美,印度以“5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和“扩大军购”为筹码,试图缓和矛盾。数据显示,印度对美药品出口已突破105亿美元,工程产品更达191亿美元,但美国仍对印保持457亿美元逆差。专家分析,印度希望通过“零换零”锁定优势产业出口,同时借机要求美国放宽技术限制,但其国内严苛的质量标准可能成为谈判破裂的导火索。
莫迪和特朗普(资料图)
作为交换,印方承诺将扩大对美天然气进口,尽量缩减美印贸易逆差。按照美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说法,印度或成为最快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可真实情况真的有那么乐观吗?自特朗普面向全球多国掀起新一轮关税博弈以来,大部分国家与美国的贸易谈判都是问题越谈越多、分歧越谈越大。这就很难不让人怀疑美印之间是真的快要达成一致,还是在联手唱一出双簧?
据环球网报道,去年,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发布2024年第17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氯氰菊酯(以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最终认定,原产于印度的进口氯氰菊酯存在倾销,国内氯氰菊酯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商务部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近日起,对被调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莫迪(资料图)
氯氰菊酯是种杀虫剂,农田里的棉花、蔬菜、果树都要用它。印度人生产这东西特别猛,全球83%的货都是他们卖的。但最近五年,他们卖给中国的价格越压越低,从2019年的每吨8.97万人民币,一路跌到2023年的5.19万,直接砍掉42%。便宜货冲进中国市场,把中国工厂坑惨了。比如江苏一家大厂,2023年收入少了四分之一,只能裁员保命。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从五年前的49%掉到现在的28%,亏得扛不住了,这才向商务部告状。
在 2019 - 2023 年期间,印度出口至中国的氯氰菊酯呈现出显著变化。从数量上看,按吨计算,其出口量增长了 75.79%;从市场份额来看,从 49.25% 攀升至 71.47%。与此同时,价格却大幅下降,2019 年每吨价格为 89675 元,2023 年降至 51950 元,降幅达 42.07%。这直接导致中国氯氰菊酯产业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中国企业被迫以低于正常价格定价。印度企业的倾销行为特征明显,而且在商务部调查过程中,印度企业表现出不配合的态度。
特朗普(资料图)
长期以来,印度都在左右摇摆,或者说是左右逢源。作为金砖成员的印度,却经常与金砖发生分歧,而且不是太上心。4月底举行的金砖外长会,印度外长苏杰生就没有参加。面对这样一个印度,确实需要格外警惕,以免自身的利益受损。中方这个时候宣布对印度采取反倾销措施,可以称得上是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