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降关税正式生效,中方订单暴增,特朗普则发现不妙,美国货已经没人买了。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期的中美贸易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多年来在海外港口的投资,成为了外媒关注的焦点。
据《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中国一直确保能获取南美洲的丰富农产品,而桑托斯港符合这一整体规划。这座陈旧港口是南美大豆和其他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门户,对中国来说,这些农产品是替代美国农产品的最可行的来源。
要知道,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上述港口建设其在中国以外最大的出口码头,用于处理玉米、糖和大豆的运输。另外,中国企业在巴西、秘鲁的铁路和港口项目也处于收尾阶段。在中美贸易战激烈对决的背景下,这些项目显得更加紧迫。
近期,美国对华“举白旗”,双方在谈判过后互降关税:取消91%“报复性关税”,同时暂停实施24%关税90天。
在中美达成共识后,中国输美商品的订单量暴增。最近几天,中国出口企业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大量美国客户要求加快交货。与此同时,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输美海运集装箱订单量激增近300%。
有分析认为,美国这种报复性消费中国产品的行为,既反映出美国对华巨大的贸易需求,同时也凸显了美国对于中国制造的严重依赖。
然而,部分美国人并没有高兴太久,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量并没有如预期般的上涨。也就是说,中国已经不打算买美国的东西了。
从近期中国的动作不难看出,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与南美国家的合作。中国充分发挥“基建狂魔”属性,随着这些国家相关设施的完善,中国与他们的贸易量将直线上升,这对于中国贸易结构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老话说得好:“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随着美国任性的对华发动贸易战,中国已经意识到美国的“不可靠”。特朗普早就应该知道,美国商品并非不可替代。美国不打算跟中国做生意,中国完全可以寻找别国,并且完全可以替代美国。从巴西的大豆到阿根廷的牛肉,都在证明中国并不是“非美国不可”。
另外,根据美媒的消息称,早在4月份,中方就信心满满地表示,中国无需进口美国的农产品,今年的经济仍能实现5%的增长目标。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已经找到了美国产品的替代品。
由此可见,本轮关税战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广大的美国农业从业者。在失去中国买家后,他们的农产品将卖给谁呢?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放眼全世界,已经找不到第二个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美国最开始应该是想用“贸易脱钩”来威胁中国妥协,但事实证明美国此举已经遭到了严重的反噬。
就目前来看,中美关于关税的第一次谈判,只不过是缓解了美国商品短缺的预期,但美国想卖给中国的产品并不是不可替代的,所以美国要想恢复对华出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又或许,美国可能已经彻底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