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69字,阅读约4分钟
临近端午佳节,字节跳动采购部发布了《致商业伙伴的端午合规提示》,称字节跳动高度重视合规管理,坚定践行诚信经营、阳光合作的理念,对腐败、贿赂行为“零容忍”。其中特别提到:请勿向字节跳动员工赠送礼品礼金(包括但不限于粽子礼盒、现金、红包、购物卡、礼品券等)。
而在今年1月24日,字节跳动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对员工福利政策进行微调。其中包括2026年将停止发放新年红包,以及端午、中秋节的礼品在2025年度将不再对员工发放。
同时,也有网友在内部论坛里吐槽称,字节一边严令禁止合作伙伴不能给员工送礼,一边却给供应商以及外包团队都送了端午礼盒,还停了内部员工的礼物。这反腐难道只反了自己人?
多年来,互联网大厂的节日礼盒总能成为应景的话题,并让许多打工人羡慕不已。作为“明星公司”的员工,晒出节日礼物的那一瞬间总是让人充满了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像字节、快手等公司的节日礼盒在二手平台上甚至能成为抢手的“硬通货”。
▲在二手平台上发布的字节跳动新年礼盒很受欢迎
然而从企业文化从业者的角度去看,字节跳动此次政策调整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价值取舍”与“文化信号重构”的实践。对内取消节日福利、对外禁止合作伙伴赠礼的双向动作,既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也是对其倡导的“始终创业”“务实敢为”等文化价值观的再诠释。
效率优先与情感归属的撕裂
首先,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礼品的取消,实质上是削弱了了企业通过物质载体传递关怀的“文化仪式”。在互联网行业高速扩张期,大厂常以豪华礼盒打造“家文化”符号(如腾讯、京东等企业的联名月饼),而字节选择主动消解这种符号,折射出从“情感共同体”向“职业共同体”的文化转型,更强调效率导向的职场契约关系。
▲字节跳动在2024年的端午礼盒
商业社会长期存在逢年过节的送礼文化,借此增强合作伙伴之间的感情。字节的禁令实质上是在摧毁传统关系型合作的符号体系。通过将粽子礼盒等具象物品列入“腐败黑名单”,重构“阳光合作”的符号边界,这与张一鸣“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的极客文化一脉相承。
同时,还将反腐提示制度化(如固定时间节点发布),使其超越单纯的管理工具,成为“廉洁自律”价值观的周期性强化仪式。类似华为每年组织干部宣誓、阿里设立“廉政合规日”,都是通过制度设计将文化具象化。
但“员工无礼,伙伴有礼”的对比,却显得有些矛盾和“双标”。对外礼品传递的是感谢与合作诚意,对内却取消福利,易被员工解读为“内外有别”。这需要企业明确解释内在的逻辑和出发点。例如强调“对伙伴赠礼属于商务礼仪范畴,但反向收礼触及合规红线”,否则可能削弱“坦诚清晰”的文化承诺。
构建“反腐共治”的文化认同
据《2023职场人福利感知报告》,71%的员工认为节日福利是企业关怀的“温度计”。突然取消可能触发“工具理性过度”的文化危机。从字节这一系列的政策来说,如果能将节省的福利成本转化为职业成长资源(如增加培训预算)或者用文化周边维持情感联结,可能会过渡地更自然。
而单纯的禁令也容易被视作“单向管控”,需将反腐转化为员工与合作伙伴的共治行动。比如对内开放腐败案件匿名讨论区,让员工参与规则完善。对外则可以设立“阳光合作奖”,表彰合规供应商,形成价值同盟。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境地,不简单批判“福利缩水=文化倒退”,就像谷歌公司在取消免费餐饮后推出“可持续发展膳食计划”的案例,强调文化升级需找到新价值锚点。
▲谷歌厨房用剩菜做成的沙拉
字节跳动在员工福利以及内部反腐这系列政策的选择上,本质上是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好的公司文化”。当行业告别高增长红利,文化构建必须从“用福利买忠诚”转向“用价值观塑认同”。这种转型必然伴随阵痛,但若能通过积极沟通将成本控制、反腐合规与员工发展目标有效结合,或许能开辟一条更具韧性的文化进化路径。
对此话题,您有何观点和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文/本刊记者 杜娟
编辑/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