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计划经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增供250万吨石油。中俄能源合作推进,蒙古国不是唯一选择。那么,后续中俄能源合作路线,究竟会花落谁家呢?
【普京称能源合作是中俄关系的驱动力】
最近,俄罗斯方面抛出了一则重磅消息:计划每年通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增加250万吨石油供应,用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这一举动,不仅反映了中俄间日益紧密的能源合作关系,也折射出双方在地缘政治棋局中的精心布局。
普京早些时候就把能源合作,称为中俄关系发展的“发动机”。为了确保中国西部炼油厂的“加油站”不脱节,俄罗斯政府在五月初批准了一项协议草案,计划将供应上限提升至1250万吨,还把合同期限延长到了2034年。除此之外,中俄双方之间还在积极探讨其他的运输路线,务必做到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
另外,中国企业与俄罗斯在油气开采项目的协商也热火朝天,两国企业还在不停地“唠嗑”,未来有可能达成更多合作。这些都让人充满期待:中俄能源合作的下一站会走向何方?
【“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正在推进中】
当然,俄罗斯的眼光不仅仅停留在石油这一种能源上。据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透露,在2025年,俄罗斯计划进一步增加对中国的油气供应,甚至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谈判中,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然而,这个本计划通过蒙古国的项目,因为俄罗斯的“一厢情愿”,突然扯上了哈萨克斯坦。中国这边怎么说呢?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于4月份,在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上给出了回应。
他指出,现有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处于满载状态,无法再承担运输俄罗斯天然气的任务。而且这个管道正源源不断地向中国,输送从土库曼斯坦买来的天然气,更关键的是,中国自己的天然气也要从这里传输到东部去。
【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然气管道】
换句话说,俄罗斯想借道哈萨克斯坦是省事了,可是对于中国来说,这意味工程量倍增。为此修建新的管线,不仅投入巨大,而且距离实在太远,性价比实在不高。因此,中国果断告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方案当前来看缺乏可行性。
如此看来,剩下来的路线选择也就所剩无几了:要么把蒙古国拉进来一起“共享红利”,要么俄罗斯直接弄条管子通到中国,这两条路才是中国喜闻乐见的。而且通过蒙古,那也是拉着伙伴国家一起发财,也有利于推动中蒙关系的稳健发展。
可惜,蒙古国的政治风向却并不总是稳定如山,西方国家的干扰就像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撼动这条路线的根基。因此,从长远来看,过路费和稳定性问题都不可忽略。
【蒙古国奉行“第三邻国”的外交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方拒绝了俄罗斯天然气,绕道哈萨克斯坦的提议,但这并不意味着“哈萨克斯坦方案”完全出局。
在大局观上,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的能源要道,其潜力还是值得继续关注的。如果这条路能充分利用,不仅能拓宽中俄能源合作的路径,还能增强中亚地区的能源互联互通,优化这个地区的能源安全环境。
而面对蒙古选项中的种种不确定性,中国不妨将其视作战略上的一次考验,通过加强与蒙古国的政治经济交流,增强彼此的信任,尽可能减少外部势力的干扰。
再回头看看哈萨克斯坦,这个中亚国家,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终究会在国际能源物流链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辉。
【中俄250万吨石油将过境哈萨克斯坦】
可以预见的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道路注定不会一马平川。然而,中国有足够的战略耐心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来迎接所有可能出现的挑战。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或许会看到一幅,崭新的能源合作蓝图徐徐展开。
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对全球能源市场难以预测的变量,唯有坚定策略和灵活机动,才能驾驭这艘能源巨轮。在未来,这场关于油气的“跨国桥牌赛”或许会继续上演,一场场新的博弈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