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马斯克宣布告别白宫,结束他短暂的“兼职”从政生涯。
马斯克数月的白宫之旅仅仅持续不到半年,一开始踌躇满志,到后来步履维艰,虎头蛇尾,铩羽而归,政治上没做出啥成就,公司业务还危机不断,特斯拉市值与他刚进白宫时相比,一度缩水超30%。
走到这一步,几乎是注定的。
从马斯克成功创业的经历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与搞政治有着天然的抵触。
在创业的道路上,凡是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的人,往往都是理想主义者。抱定伟大的理想,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一干到底,虽九死而无悔。
伟大理想,都不急功近利,甚至不考虑个人利益,不计得失,认定了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值得追逐的梦想。
一些做成大事的企业家,在创业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改变社会,造福于民。这就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民国时有两个著名的创业者,一个是民生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一个是商务印书馆的操盘人张元济。看他们的传记发现,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都抱着造福社会或开启民智的理想,并不把赚钱当做首要目标。最终,他们在社会动荡、站乱频仍的糟糕年代,不仅做成了实业还赚到了钱,也获得了社会和官方的认可。
马斯克也有这样的特征。你看他探索太空,搞电动车革命,布局可再生能源,搞星链计划等等,都彰显着“造福人类”的理想主义。他事业很成功,几乎成了全球认可的超级明星。
然而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并不合适从政。
做企业创造蛋糕,搞政治分割蛋糕。前者比较单纯,适合理想主义,后者则非常复杂——巨大的利益如何分割与平衡?美国的政治必然涉及巨大的利益,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脏活儿,不可避免地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可避免地需要以虚伪和妥协的方式做事。所以白宫很难容得下“单纯”的人。
马克思抨击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说,为了100%的利润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套用这个说法,对于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客而言,他们为了利益恐怕比资本家还要敢拼命。
马斯克到白宫后立即就显示了理想主义作风,搞出一个“效率部”,拎着刀到处砍别人的利益——他以企业家的思维看待政府机构的臃肿和低效,大刀阔斧地裁撤国家开发署的数万员工,调查多个部门,这必然伤及一些利益集团,并引发反弹、扯皮和抗议。
把白宫搞得一团乱,等于搞乱总统的“班子”,特朗普怎么办?当然不能一直维护你,他是十足的现实主义者。
马斯克在自己创办的公司里可以一言九鼎一往无前,但是 白宫不是一家公司,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分赃”场所,是一座现实主义的大本营,谁都是过客,谁都不是主人,必然是理想主义的敌人。
所以,马斯克自取其辱,“效率部”很快就没效率了。
马斯克生在南非长在美国,恐怕没有读过中国历史,他可能不知道中国古代的朝廷里一个现象,就是逆淘汰。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理想主义者,在政坛往往会四处碰壁。那些蝇营狗苟的现实主义者,在官场往往更“长命”。
看史书中一届又一届的官场,那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利益战场,有灰色,有苟且,有阴暗,有阴谋;一茬又一茬的官员,为了巨大利益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拔刀相向,或许曾经有过理想,但如果不及时放下理想早就被淘汰了。
马斯克的理想主义让他在事业上风生水起,进而让他高估了自己,想把公司经验复制到白宫。他当老板,长袖善舞,接连成功,很是潇洒。然而在白宫很快就步履维艰,难有作为,里外不是人。他事业上的成功经验,成了折戟白宫的致命因素。
要么他被白宫异化,成为另一个马斯克,泯然于众多政客之中;要么及时出局,继续“造福人类”的梦想。悬崖勒马,告别白宫,马斯克选对了。
理想主义者,应该知道自己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