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学习网站:
大家好,我是小林。
有位训练营校招同学拿了两家互联网大厂 offer,但是岗位不同,一个是后端开发岗位,一个是运维岗位,难以抉择
A 大厂:sre岗位,面试官说可能运维的工作多一点,开发的工作少,开的薪资是白菜价,年包35w左右
B 大厂:后端开发,薪资A大厂高,年包有 40w+,但是面试时候说他们这边强度很大
看到这,肯定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这有啥难以抉择的?那肯定秒选 B 大厂,薪资高,岗位也比 A 大厂好。
之所以这位训练营同学如此纠结要不要选开发岗位的原因,其中原因是之前面腾讯开发岗位非常坎坷。
他从去年秋招和今年春招累计面了腾讯 7 次,结果全都挂了,被面到自闭了,都开始怀疑是不是适不适合干开发这行了,觉得可能运维更适合他一点。
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对自己的代码和工程能力不够自信,他担心去了 B 大厂做开发,没有把握完成分配给他的工作,B 大厂面试官之前也跟他说过他们的强度比较大, 总之就是担心自己工作不能胜任,导致过不了大厂的试用期。
很理解同学的担忧,通常我们做选择,本能都会选择一个安全又好走的道路,但是这可能并不是对你是最好的。
我的个人意见还是建议同学去 B 大厂做后端开发。
互联网公司岗位里通常是后端开发的需求量会比SRE岗位多一些,而且后面在公司往上升的话,后端开发机会会更多一些。
因为后端代码和业务逻辑是深度绑定的,项目通常会以后端为核心点,平时也会跟前端、测试、运维、产品等部门沟通机会多一些,你也会发现公司的技术中高层,大多数都是出身于后端开发,因为他们都具备横跨多个部门沟通和管理的能力。
当然任何的技术岗位,只要专业性足够强,一样也是可以做的很牛逼的。
你通过 B 大厂的几轮技术面试,已经得到了多位面试官的认可的了,所以还是对自己自信一点,你一定能胜任工作的。
不要被过往的面试经历受影响,生活得向前看,别活在过去。
经验是需要积累的,在你还没有足够经验的时候遇到一点技术问题,不管是原理性内容理解上,还是工程实践上磕磕绊绊,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这些工作一两年再回头都不是个事,技术本身就是知识只要是知识花时间肯定是可以被掌握的,相信面试官的判断不要怀疑自己。
再加上大厂里针对应届毕业生,都会有新人培训的环节,会给予你一定的时间去熟悉部门业务和身边同事,一开始工作也不会分配很难的开发工作给你的,大多数都是先从排查先有 bug 开始,以此让你熟悉项目的架构和业务代码。
等你后面对项目的代码稍微有一点熟悉之后,才会安排一些小需求的代码改动,工作难度也是不大的,基本都是CRUD类的工作,难的是要熟悉项目的代码文件组织关系和开发流程,只要前期度过这个阶段,你后面对开发工作基本就轻车熟路的了,甚至你后面都是开始觉得,工作内容怎么都是拧螺丝,没什么成长性。
也不要担心让你去搞什么高并发、分布式这些事情,这不现实,公司自有技术大牛来负责这些事情的了,怎会交给你一个人新人来做呢?即使需要你参与,也会把需求拆分的很细,拆成你可以胜任的工作。
即使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用慌张失措,你会有你的mentor,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去请教,但是不要问懒问题,而是先得经过自己搜索+思考后还是不懂的话,就可以大胆去请教的,即使不好意思问mentor,也可以跟身边同事处好关系,多请教请教他们,顺便也请他们吃吃饭、喝喝奶茶,大家都是技术人,都还是比较热心的。
对了,不会的问题得到解答之后,别忘记要自己回头总结+复盘一下,形成的自己工作笔记,避免后面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然后自己忘记了,这就比较尴尬了。
等你成长起来,等明年部门又来了新人,你都可以自告奋勇在组内做一个新人入门部门项目的分享会,说不定还因此在部门里积累了自己的影响力。
面对未知的事情,别想太多,干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