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来自网络
原创整理 | TOP创新区研究院,FTA Group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你是山东人?会不会开挖掘机啊?”
这是外地人对山东最常见的调侃。
但如果你以为山东真的只有挖掘机,那你就Naive了。
我们常说,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
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国内部,也只有一个省份能同时集齐这41个工业大类:
山东。
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将工业划分为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
截至最新数据,山东:
覆盖41个工业大类(全国唯一)
涵盖197个工业中类
拥有526个工业小类
也就是说,你能想到的制造业,山东几乎都有;你想不到的制造业,山东可能也有。从纺织、建材、食品、化工,到造纸、冶金、能源、装备制造,再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
山东是全球工业体系中,唯一一个省级区域,能从挖一吨铁矿、炼一炉钢、造一台发动机、组一辆整车,一直到出口销售的全链条自治系统。
而且山东这个“门类全”的系统,不仅是样样通,更是样样强:
工信部评选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中,全国390个产品,山东占了76个,高居全国第一;
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山东长期排名前列;
在全球500强与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中,上榜的山东企业也不少,其中包括魏桥集团、潍柴动力、兖矿能源、山东能源、海尔集团等产业巨擘。
比如,潍柴动力:全球重型发动机领域的技术标杆,推动中国内燃机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跃升;魏桥集团:全球最大的铝加工企业与棉纺企业,在纺织和有色金属领域同时占据全球话语权;晨鸣纸业:中国新闻纸、铜版纸、文化纸产量的“头部级玩家”;海尔集团:不仅卖冰箱,更在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全球化输出。
如果穿透看这些企业,其背后是极其扎实的供应链生态:
潍柴要造发动机,它有省内的铸件厂、控制系统供应商、传动部件制造基地;
魏桥要做铝材,它有自己控制的电厂、氧化铝资源和运输通道;
晨鸣要造纸,它掌握了林业资源、化学制浆技术、装备制造甚至印刷系统。
这就是我们要说到的山东制造的关键逻辑。
为什么是山东?
其实,在说到“制造业”的时候,
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江苏、浙江、广东——这些长期在经济指标上名列前茅的东部沿海省份。
它们的确非常强,在各自擅长的产业方向上,甚至是全国乃至全球的标杆:有的聚焦于高端装备制造,有的以民营企业灵活著称,也有的早已形成外向型产业带和世界级出口能力。
但山东的路径有些不同。
首先,山东的资源禀赋为它打下了厚实的地基:煤炭、港口、能源、原材料样样不缺。但它并不止步于资源型优势,而是在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中段工业中建立了强大的加工能力,最终再延伸至整车制造、消费家电、食品工业等终端品类。
整个过程,就像一个封闭自洽的巨型工厂,可以从原矿出发,一路走到精密产品出厂——大多数环节甚至不需要省外配套。
当然,我们再回头看这个全谱系的形成,并非偶然,
而是多种长期因素共同积累的结果——
第一是地理优势,山东位于中国工业版图的“承接中枢”,北接能源,东临港口,西通内陆,交通条件优越,承接产业的能力天然更强。
其次是历史传承,在上世纪的工业化浪潮中,山东是国家重点布局的地区之一,承担了大量能源、冶金、化工等基础工业的国家任务。这些“老产业”虽然不时髦,但却为山东留下了一整套坚实的工业底盘。
更难得的是,山东制造的气质是一种“技术耐心”——并不热衷概念包装,而是擅长在几十年的打磨中积累效率、降低能耗、优化工艺。
这种文化,或许不像东南沿海那样“活络好看”,但却很“稳当能打”。
在政策层面,山东也走的是“夯实底座”的路线,不急于转型,不轻易放弃传统产业,而是选择“以链促群”“以群带新”的方式,让传统工业向智能化升级,同时保障了配套和稳定。
如果把目光放大到全球,我们就更能看到山东的独特性。
美国的加州很强,但它没有完整的制造体系;德州能源丰富,但轻工业和终端制造远远不够;德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强国的核心区域,也大多集中于若干细分领域,配套则依赖国际分工。
而山东,在一个省的尺度内,就具备了从资源开采到装备制造、从基础化工到高端应用的全套能力。
这是全球范围内都极其稀缺的“工业全谱系样本”。
从“大而全”到“强而新”
走到今天,山东也到了一个新转折点:
传统重化工业的体量仍然庞大,绿色化、智能化、柔性化的转型压力也正在同步逼近,山东明白,自己要从“基础雄厚”走向“体系先进”,要开始好好拼系统协同力了。
近年来,山东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开始迅速发力。全省正在加快推进“链长制”机制,以产业链为基本作战单元,推动“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技术改造和能力提升。许多地市也在构建“链群型组织”,让不同产业不再“单兵作战”,而是在数字化驱动下相互协同、互为支撑。
这一切,也在改变着山东制造的形态。
比如,兖矿集团打造的“数智矿井”系统,已在多个煤矿实现了井下自动巡检、智能通风调节、远程控制爆破作业。从“人管设备”转向“设备管设备”,不仅降低了风险,更提升了全流程的效率与能耗水平。
潍柴动力则正在引领一场“重卡变革”——它不仅研发出了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氢燃料发动机,更已在场景落地上取得突破,在多个物流重镇试运行,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前提。
而在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已经从工厂走出工厂,帮助家电、橡胶、化工等不同行业实现“定制化生产+智能调度”,甚至已对外输出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制造模式”的出口版本。
这种转型逻辑的核心,是用智能系统和绿色逻辑,把“旧基因”改造成“新肌体”,把基础变成平台,把体量变成弹性。
这是一场从“大而全”走向“强而新”的升级。
而正是因为山东有最厚的产业根基,这种升级才有最大的杠杆空间与放大效应。
在当前全球产业链碎片化、地缘博弈加剧、风险外溢频繁的时代,能否形成“区域自足”的制造能力结构,不只是经济优势,而是战略安全。
所以,如果说中国制造是一辆全球化的高铁,
那山东就是这列车的底盘。
山东的强,强在不喧哗、强在能落地、强在无论世界多么不确定,它都在默默支撑着整个体系的稳定运行;强在把基础做得扎实,把系统做得牢靠,把风险防得更远。
这,就是山东给中国制造带来的意义。
▼点击下方关注TOP创新区研究院(TOP_Lab)
看完想跟我们交流互动?
欢迎扫码加入TOP读者群
↓
二维码只存续到6月9日
如果二维码失效,请后台回复“入群”,
扫描最新二维码,期待群里见到您❤️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是 FTA 的创新研究引擎,专注于为城市、企业和 园区提供系统化的前瞻洞察与战略建议。基于Talent(⼈才)、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核⼼维度,TOP致⼒于探索全球创新区的发展规律,并结合本⼟实践,为区域发展和企业创新注⼊新的价值维度。
FTA Group:用技术和艺术引领未来。
FTA Group致⼒于成为产业创新区综合解决⽅案的领导者,整合设计、运营和产业服务,提供全⽣命周期服务。
作为中国产业地产领域设计实践数量最多的机构之⼀,FTA凭借逾1200个办公及产业地产的设计及咨询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已为多个⾼品质业主打造独特的成功体验。
在区域发展和产业规划中,FTA始终秉承专注、⼀体化服务与国际视野,为客户提供从研究、策划到设计的全流程⽀持。我们深耕产业科创园区和产业⽚区领域,成功助⼒上海张江、临港、漕 河泾、市北、G60、闵开发、杨浦科创等重点产业⽚区落地标杆项⽬,此外,在BioBAY、中关村⽣命健康园、张江药⾕等顶级园区的设计中,FTA始终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量。
我们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士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