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当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平台高调宣布“龙飞船退役”之际,美国航天梦、市场信心与白宫权威同时遭遇沉重撞击。这并非一场简单的亿万富翁与总统之间的情绪交锋,而是一场美国科技资本与政治权力结构冲突全面升级的标志性事件。随着特朗普公开威胁取消SpaceX与特斯拉的政府合同与补贴,马斯克则毫不退让地启动“龙飞船退役程序”,并在公开平台暗示弹劾总统,此番对峙已突破政商争执的传统边界,直接进入国家治理与市场稳定的核心区域。
特朗普此举无疑是带着个人情绪的强硬打击。“我帮过埃隆很多”,这句充满恩宠意味的话语揭示了一个极具讽刺的现实,在美国国家政策的执行层面,企业巨头与总统之间的“私人关系”似乎仍在影响联邦财政的走向。SpaceX作为NASA载人航天项目的主力承包商,其龙飞船是目前唯一能够从美国本土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的可复用载人航天器。然而特朗普却声称“终止合同可为预算节省数十亿美元”,显然是将国家级科研成果作为政斗筹码。这不仅打破了国策与市场的边界,也暴露出政企合作深层不对称的结构性问题。
马斯克反击同样不留情面。他不仅在X平台连发数帖,痛批特朗普新提出的“大而美”税收法案为“夜袭法案”,更在公开民调中呼吁创建代表“80%中间派”的新政党,直指当前美国政坛两极化格局的荒谬与腐朽。而最具爆炸性的,是他提出“特朗普应该被弹劾,由万斯接替”。这番话直接将这场口水战转变为一场政权合法性危机的宣战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共和党内重量级金主,马斯克此时的背叛极可能重塑2026年期中选举前的权力版图。
但这场“龙飞船事件”的外溢效应远不止政坛波澜。从市场反应来看,特斯拉股价一日暴跌14%,不仅带动标普500指数收跌,也直接拖累了纳斯达克100和道琼斯工业指数。马斯克的科技帝国与美股科技板块早已形成高度捆绑,如今其与白宫决裂,等同于美股核心板块的战略风险系数被瞬间拉高。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号:美国市场对“企业与政府稳定合作关系”的预期开始动摇,信心溃散正在成为现实变量。
更深远的影响是,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制度层面“科技依赖型治理”陷入悖论的失控图景。SpaceX不仅与NASA密切合作,还在国防部、情报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星链项目对乌克兰战场的战略意义早已获得全球验证。若白宫真按特朗普意图切断政府合同,美国将陷入没有国产替代方案、依赖私企但又与之敌对的荒唐循环中。这暴露出当今美式治理模式中科技企业被迫扮演“半官方系统基础设施”的矛盾角色,它们既是国家战略资产,又是白宫不满时可被祭出的政治祭品。
而在更大国际视野下,这场危机也给美方“科技统御全球”的战略设想蒙上一层阴影。拜登时期尚试图维持“国家主导、企业配合”的科技扩张模型,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显然更倾向于通过极端财政控制手段对科技资本施压、重新确立政治主导。但这套“以压促顺”的旧共和党逻辑,在马斯克这类横跨能源、航天、互联网与AI的超级资本面前,正在迅速失效。若白宫最终败于马斯克,等同于科技资本公开在权力面前确立自主地位;若马斯克退让,则昭示未来美国所有“创新企业”皆不得不绑在总统权力意志之下。这种两难本身就标志着政企关系结构失衡已走向临界点。
必须指出,“龙飞船退役”绝不只是技术议题,它是马斯克给特朗普的一记重拳,也可能是美国未来数年科技战略的一大败笔。倘若SpaceX与联邦关系彻底破裂,美国航天任务将失去现阶段唯一的民间执行体系,NASA将被迫重启自身造舰计划,耗资与周期将倍增。同时,特斯拉若在补贴与法规上持续受挤压,清洁能源转型与新能源汽车普及也将遭遇政策断层。这不是一场企业退出市场的决定,而是一连串“国家任务”被迫交由市场情绪处置的制度危机。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公开决裂,正在撕开美国制度的一道深层裂缝。当总统不再是政策制定者,而成了合同终结者;当企业家不再是创新者,而开始公然谈论弹劾与政党改造;当技术能力与政治忠诚互为条件时,科技强国的基础正在被逐层掏空。对美国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权力之争,更是一场制度退化与未来崩塌的前奏。谁赢并不重要,关键是:一旦“龙”真退场,美国还能飞得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