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药、化工、再到军工依然还是轮动的一天!而今日最强的减肥药的思考,之前已经写过了,不再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出来看看,今日想深挖一下稀土的思考!
一、政策驱动:从资源管控到战略定价权重构
1.1 供给端:配额制度与出口管制的双重收紧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2025 年稀土开采配额预计维持在 27-28 万吨 REO,同比增速 5%-10%,较前几年 20% 以上的高速增长显著放缓。政策导向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管控”,通过《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将进口矿、独居石等所有来源稀土纳入配额管理,强化国家供给控制权。中重稀土配额连续五年维持 1.92 万吨不变,镝、铽等战略资源稀缺性进一步凸显。
关键影响:
1.2 需求端: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的双重引擎
稀土永磁材料(NdFeB)成为增长核心,新能源汽车、风电、工业电机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需求爆发:
二、市场空间:供需错配下的千亿级蓝海
2.1 全球供需格局:缺口持续扩大
2.2 价值量跃升:从 “工业味精” 到 “战略维生素”
三、价格走势:结构性分化与周期拐点
3.1 轻稀土:触底反弹与成本支撑
3.2 中重稀土:稀缺性与政策溢价
四、产业链价值重构:从资源到技术的全链条升级
4.1 上游:资源整合与绿色开采
4.2 中游:冶炼分离与循环经济
4.3 下游:高端制造与应用创新
五、收益公司
1. 北方稀土
资源优势:全球最大轻稀土供应商,掌控白云鄂博矿 83% 储量,2025 年稀土开采配额占全国 69.8%,成本较行业平均低 15%。
产业链布局:覆盖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磁性材料等全产业链,2025 年磁材产能将扩至 5 万吨,一季度净利润暴增 727.3%。
政策红利:受益于轻稀土配额增长 10% 的政策倾斜,叠加新能源车、风电需求回升,业绩弹性显著。
2. 中国稀土
中重稀土整合先锋:作为中国稀土集团核心上市平台,掌控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冶炼技术全球领先(纯度达 99.999%)。
业绩反转:2025 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41.32%,净利润扭亏为盈至 7261.81 万元,主要得益于稀土价格回升和销售策略调整。
战略地位:与广晟有色同属中国稀土集团,未来可能通过业务重组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强化中重稀土定价权。
3. 广晟有色
资源垄断性:广东省唯一稀土采矿权持有者,控制省内全部稀土资源,中重稀土储量超 12 万吨,分离能力全国第一(1.4 万吨 / 年)。
整合预期:2024 年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稀土集团后,业务定位可能调整为侧重上游资源开发,与中国稀土形成互补。
业绩改善: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 4000 万 - 5000 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受益于稀土市场行情回暖。
4. 厦门钨业
全产业链优势:全国唯一实现稀土全元素回收利用的企业,涵盖矿山到磁材的完整链条,磁材产能 4000 吨 / 年。
技术突破:开发出耐 500℃高温钕铁硼材料,并降低镝含量 40% 的低重稀土永磁体(获特斯拉认证),强化高端市场竞争力。
区域合作:与中国稀土集团在福建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稀土资源,巩固南方重稀土布局。
5. 盛和资源
全球化布局:独家运营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中国外最大稀土矿),年产量超 3 万吨,占全球现货交易量 35%。
资源扩张:2025 年 5 月以 7.43 亿元收购坦桑尼亚 Ngualla 稀土矿 84% 权益,新增海外权益产能 1.8 万吨 REO / 年,对冲国内配额收缩风险。
技术输出:为 Ngualla 项目提供 EPC 方案,推动中国稀土分离技术出海,同时投资建设金属铽项目(利润率达 60%)。
6. 金力永磁
高端市场主导:高性能钕铁硼磁材供应商,特斯拉、比亚迪驱动电机核心合作方,人形机器人磁组件市占率 15%。
技术壁垒:独家晶界渗透技术降重稀土用量 40%,墨西哥基地 2025 年投产,2027 年规划产能 6 万吨。
业绩增长: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331.1%,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风电需求爆发。
7. 中科三环
全球竞争力:全球第二大烧结钕铁硼厂商,耐高温磁材(200℃)技术领先,军工航天订单占比超 20%。
新兴应用: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市占率预计 40%,深度绑定特斯拉,2025 年高端磁材产能翻倍至 4 万吨。
8. 宁波韵升
消费电子龙头:苹果 TWS 耳机马达市占率超 30%,热压钕铁硼技术突破,2025 年高端磁材产能翻倍至 4 万吨。
业绩爆发: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暴增 8724%,主要受益于稀土价格回升和产能释放
特别注意:本文章所载的材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片、数据、观点、建议、预测等,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本文章所述观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特定投资产品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