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策略:在中美博弈中寻求最大利益
7月9日,特朗普设下的美欧贸易谈判最后期限迫在眉睫。然而,谈判却陷入僵局,濒临破裂。 表面上,争端源于特朗普威胁对欧盟钢铝征收50%的惩罚性关税,但深层原因在于欧盟难以调和“主权悖论”——它渴望经济自主,却在安全领域高度依赖美国。这种矛盾让欧盟在与美国谈判时左右为难,内部意见分歧巨大。更棘手的是,特朗普要求欧盟坚定地站在美国对抗中国的立场上,而欧盟若想实现经济独立,中国却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这种情况下,美欧谈判形同“鸡同鸭讲”,除非欧盟甘愿牺牲自身利益,完全屈服于美国,否则难以达成共识。特朗普虽然暗示可能延长期限,但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施压欧盟尽快做出决定。
与此同时,法新社援引中欧双方知情人士消息称,中欧峰会将于7月下旬在中国举行,目前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访华,很可能就是为此而来。中欧峰会已成为欧盟破解困局的关键,若能达成合作协议,欧盟将能有效缓解来自美国的压力。然而,欧盟目前缺乏足够的筹码迫使中美做出让步,而且峰会时间安排在7月下旬,届时美欧谈判结果已见分晓,中国似乎成为了欧盟的“备选方案”。
事实上,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已顺利结束,虽然双方并未公布具体细节,但大致方向已明朗:双方将做出各自让步。这意味着中国可能短期内放松对稀土的出口限制,而美国也可能放宽对中国芯片出口的限制。这对长期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欧洲来说,无疑是双重利好。
此前,由于美国施压,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严格审查,严重影响了欧洲,尤其对依赖稀土资源的欧洲汽车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许多著名车企面临停产威胁。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此次对美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也意味着对欧洲的限制将同步放宽。
在芯片领域,美国曾强迫欧洲盟友跟随其对华实施出口限制,即使这导致欧洲企业巨额亏损,荷兰的阿斯麦公司等企业也无奈被迫服从。如今,美国若放松限制,欧洲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将同步受益,毕竟半导体产业高度依赖国际分工合作。
中欧峰会召开的消息目前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中欧合作潜力巨大,但双方矛盾也同样突出。无论欧洲最终如何抉择,中国坚持原则立场,将更有利于化解眼前的难题。 欧洲能否在中美博弈中巧妙周旋,最终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值得关注的焦点。
"
上一篇:利仁科技新提交1件商标注册申请